东城寻春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

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

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

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

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沈。

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容颜日渐衰老,愉悦的心情也日益消逝。
现在既不如过去,未来想必也不会比现在好。
尽管目前还未完全衰老,每件事还能尽力去做。
赏花时依旧喜爱出游,酒后仍然能够吟诗。
只怕这样的兴致,也会随着时间渐渐消失。
东城的春天即将过去,我勉强前来寻找一番。

注释

老色:衰老的容颜。
欢情:愉快的心情。
今既不如昔:现在的情况不如从前。
后当不如今:将来会比现在更差。
未甚衰:还没有非常衰老。
力可任:能够胜任。
花时:花开的季节。
尚能吟:还能作诗。
销沈:消失,消逝。
春欲老:春天即将过去。
勉强:不情愿地,努力地。
一来寻:来寻找一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开篇两句“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生动地表达了岁月在脸颊留下的痕迹与内心对于快乐记忆的怀念。诗人通过“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这般直白而沉痛的话语,强调了时光无法倒流和未来只会更加凋零。

接下来的“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则显示出诗人尽管感受到时光的压迫,但依旧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随后的“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则透露出诗人的热情与对美好事物的享受。

然而,即便如此,“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沈”又不禁让人感到悲哀,担忧着这样的生活状态也终将随时间消逝。结尾的“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则是诗人在面对即将凋谢的春天时所表现出的无奈与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感受和生活观察,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珍惜眼前时光,因为美好总会随时间消逝。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东楼竹

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

空城绝宾客,向夕弥幽独。

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形式: 古风

东楼晓

脉脉复脉脉,东楼无宿客。

城闇云雾多,峡深田地窄。

宵灯尚留燄,晨禽初展翮。

欲知山高低,不见东方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东溪种柳

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

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

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

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

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

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

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

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

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

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

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形式: 古风

东墟晚歇

凉风冷露萧索天,黄蒿紫菊荒凉田。

绕冢秋花少颜色,细虫小蝶飞翻翻。

中有腾腾独行者,手拄渔竿不骑马。

晚从南涧钓鱼回,歇此墟中白杨下。

褐衣半故白发新,人逢知我是何人。

谁言渭浦栖迟客,曾作甘泉侍从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