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五)

綵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

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

楚客来何补,缑山去莫追。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彩旗飘扬在清晨,这不是往常的军旅时光。
愁云笼罩着平坦的原野,北风吹过寒冷的树枝。
远方的客人到来又能如何,离开缑山就无法再追寻。
回首遥望那华丽的车盖消失的地方,我掩面泪水难以抑制悲伤。

注释

綵仗:彩旗。
清晨:早晨。
非同:不同于。
齿胄:军旅。
愁烟:忧郁的云雾。
锁:笼罩。
平甸:平原。
朔吹:北方的风。
楚客:远方的客人,可能指诗人自己或友人。
何补:有何帮助。
缑山:地名,可能有特殊寓意。
去莫追:离去无法追回。
回瞻:回头眺望。
飞盖:华丽的车盖,代指离去的人。
掩袂:遮住衣袖。
不胜悲:难以承受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由唐末宋初的文学家徐铉所作,名为《文献太子挽歌词五首(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留恋和深沉哀痛。

“綵仗清晨出,非同齿胄时。”开篇两句,通过对比昔日军旅生活与现在的清晨出行,表达了时过境迁、人事更替的感慨。"綵仗"指的是古代官员或将领出行时随身携带的仪仗队伍,这里用来象征过去的荣华;"非同齿胄时"则是说现在的情况与当年出征时大不相同,暗示了个人地位和时代变迁的巨大差异。

“愁烟锁平甸,朔吹绕寒枝。”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一幅秋冬交际的萧瑟景象。"愁烟"是心中积累的情感之苦,"锁平甸"则形容这种情感如同薄雾一般弥漫在田野之间,无法散去;"朔吹"指的是边塞的冷风,而"绕寒枝"则是这冷风围绕着已经失去了生机的树枝,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氛围。

“楚客来何补,缑山去莫追。”在这里,“楚客”指的是远方而来的旅人,而“来何补”则是说即使你来了又能怎样?"缑山去"意味着要离开某个地方,而"莫追"则是在劝慰自己不要再追忆往昔。这两句表达了面对现实无情变迁时的无力感和悲哀。

“回瞻飞盖处,掩袂不胜悲。”最后两句是诗人在离别之际所表现出的深沉哀痛。"回瞻飞盖处"指的是回头望向那些曾经辉煌的车盖、仪仗,如今只剩下空寂的场景;"掩袂不胜悲"则是说诗人在面对这种情景时,心中的哀痛已经超出了自己控制的能力范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往昔荣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挽歌。

收录诗词(431)

徐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 字:鼎臣
  •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 生卒年:916年—991年

相关古诗词

王三十七自京垂访作此送之

失乡迁客在天涯,门掩苔垣向水斜。

只就鳞鸿求远信,敢言车马访贫家。

烟生柳岸将垂缕,雪压梅园半是花。

惆怅明朝尊酒散,梦魂相送到京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春兴八首(其三)

失计辞乡土,论文乐友朋。

为应蓬自直,聊比木从绳。

挥麈清风聚,开樽皎月澄。

回思年少日,流浪太无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春兴八首(其四)

但觉黄金贱,其如白璧玼。

缠头当日价,乞食近年诗。

顾曲周公瑾,呼卢刘穆之。

欢场无限事,犹自系相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印秀才至舒州见寻别后寄诗依韵和

羁游白社身虽屈,高步辞场道不卑。

投分共为知我者,相寻多愧谪居时。

离怀耿耿年来梦,厚意勤勤别后诗。

今日溪边正相忆,雪晴山秀柳丝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