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诗六首(其一)和杂诗

遑遑行路难,汲汲艰食迫。

井田邈不再,兼并蔽阡陌。

永怀先父祖,遗我以清白。

出门无所容,疑此天地窄。

秋风瘦遥山,凉意惬行客。

江南记旧游,不历岐王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翻译

匆匆赶路真艰难,生活艰辛食物少。
古代井田制已消失,土地兼并遮蔽了田野。
深深怀念先辈们,他们留给我清廉的家风。
出门却无处容身,感觉天地间变得狭小。
秋风吹过远山,给旅人带来一丝凉爽。
回忆江南旧日游历,从未涉足岐王的府邸。

注释

遑遑:匆忙不安的样子。
井田:古代的土地制度。
兼并:土地被大量集中。
阡陌:田间小路。
遗我:留给我的。
清白:廉洁的品德。
出门:走出家门。
天地窄:感到世界狭窄。
秋风:秋天的风。
凉意:凉快的感觉。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岐王宅:岐王的府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艰难行路、辛苦谋生的不易,以及对先祖遗产的怀念和现实困境中的无奈。通过“遑遑行路难,汲汲艰食迫”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生活的压力。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主题,他们往往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哀叹。

“井田邈不再,兼并蔽阡陌”则反映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显示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这些字句,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消失的哀愁。

“永怀先父祖,遗我以清白”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历史和道德遗产的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族训是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先辈们所留下的“清白”——即纯洁无暇的品格的怀念。

“出门无所容,疑此天地窄”则是诗人在现实面前感到绝望,无处容身。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并不罕见,它反映了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微小和无力感。

“秋风瘦遥山,凉意惬行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清和旅途中的孤独。秋风、遥山常常是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寂寞和旅行感慨的元素。

“江南记旧游,不历岐王宅”则是在回忆往昔的旅行经历,提到不再访问某个地方——这里指的是不再去岐王的府邸。这一句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对历史的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艰辛、家族传统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文人的哀愁与无奈,以及对于个人的处境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05)

王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诗六首(其二)和杂诗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拂衣却归去,焉用祖离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陶诗六首.和饮酒

竹门固无锁,俗客自不开。

而欲挟彼态,使我变所怀。

乡原善同俗,于德则有乖。

乃知违世人,所贵在幽栖。

客有爱我甚,命驾来冲泥。

怜我与俗异,欲我与世谐。

甚知客言是,甚知余心迷。

渊明饮酒诗,赓以遗客回。

形式: 古风

和陶诗六首.和贫士

吾闻戴安道,不对王侯琴。

当时岂不能,低眉求赏音。

一曲朝得闻,千金夕来寻。

舍之不肯顾,轻重得所斟。

小人一时快,君子百世钦。

贫士繄此辨,士乎当正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昌国秩满次陈纠祖行韵一首

昔之督邮逐彭泽,今之督邮眷昌国。

不令自赋归去来,更以新诗祖行色。

开缄墨湿雨濛濛,细读字字含清风。

尘埃三载足昏塞,一听妙语还醒松。

持归柴桑有茅舍,揭之其间作佳话。

非惟可诧陶渊明,亦愧当年督邮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