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吴中齐云楼

楼观齐云,正霜明天净,一雁高飞。

江南倦客徙倚,目断双溪。

凭阑自语,算从来、总是儿痴。

青镜里,数丝点鬓,问渠何事忘归。

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园随分,秋实春菲。

几多清风皎月,美景良时。

陶贤乐圣,尽由他、歧路危机。

须信道,功名富贵,大都磨蚁醯鸡。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翻译

楼阁直入云霄,正值严霜后的晴朗天空,一只孤雁高飞。
江南疲倦的旅人倚靠栏杆,目光远眺双溪直到消失。
独自倚栏低语,想来我自始至终都过于痴心。
镜子中,几缕白发显现,我在问自己为何忘记归乡。
幸好有三间茅屋,还有小小的花园,四季变换,各有收获。
多少清风明月,美好的时光。
陶渊明那样的隐士,享受圣洁的乐趣,任由世路艰难。
必须相信,功名利禄,大多只是如同蚂蚁在醋坛中忙碌一般微不足道。

注释

齐云:形容楼阁高耸入云。
徙倚:徘徊,长久站立。
凭阑:靠着栏杆。
儿痴:此处指诗人自己痴心。
青镜:青色的镜子,古代铜镜多为青绿色。
渠:代词,指自己。
秋实春菲:秋天的果实,春天的花草。
歧路:岔路口,比喻人生选择。
磨蚁醯鸡:比喻微小的事物,形容功名富贵的渺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上观赏长空的景象,感受到自然界的清新和宁静。开篇“楼观齐云”即刻画出一个高瞻远望的意境,“正霜明天净,一雁高飞”则是对这一瞬间景色的细腻描绘,霜气清冽、天空澄明与孤雁的高飞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图画。

“江南倦客徙倚,目断双溪”中的“江南倦客”表达了诗人游子的身份和心境,“徙倚”则是对他停留观望的状态的描写。这里的“目断双溪”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或者是对眼前美景的不舍。

“凭阑自语,算从来、总是儿痴”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感慨和自嘲。他或许在回想过往,觉得自己曾经的一些追求和憧憬都是年轻时的冲动和不成熟。

“青镜里,数丝点鬓,问渠何事忘归”这两句,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他在镜中数着自己的白发,自问为何迟迟不归。这里流露出一种对于岁月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园随分”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接受。他感到庆幸,有一处简单的居所和一个小小的园圃,这些都是他目前的安身立命之所。

“秋实春菲。几多清风皎月,美景良时”中的“秋实春菲”可能是对四季更迭的自然界的赞美,“几多清风皎月,美景良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平凡而又珍贵的生活瞬间的珍惜。

最后两句“陶贤乐圣,尽由他、歧路危机。须信道,功名富贵,大都磨蚁醯鸡”,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诗人似乎在说,对于那些追求功名和财富的人来说,他们的道路充满了风险和挑战,而这些东西最终也许如同被虫子啃食的存粮一样,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生查子(其一)己未八月二日四明窗和韵

坐临芳沼边,荷气侵衣湿。

唧唧暗蛩鸣,点点流萤入。

人生歧路中,底用杨朱泣。

一笑倚阑干,颓玉当风立。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

谁家白面郎,画舫朱帘挂。

十二列金钗,一局文楸罢。

歌舞不知休,醉倒荷花下。

归棹踏烟波,灯火芜城夜。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生查子(其二)

夜夜云气浮,带得香烟湿。

万籁本无情,一一秋声入。

须臾离合间,应笑儿曹泣。

新雨涨鄞江,明日桅樯立。

形式: 词牌: 生查子

传言玉女.己未元夕

众绿亭前,都是郁葱佳气。越姬吴媛,粲珠钿翠珥。

红消粉褪,几许粗桃凡李。连珠宝炬,两行缇骑。

自笑衰翁,又行春锦绣里。禁肴宫酝,记当年宣赐。

休嫌拖逗,且向画堂频醉。从今开庆,万欢千喜。

形式: 词牌: 传言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