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九日同公美践上林之约回途纪实

景入小春方嫩寒,缓行不觉鸟间关。

倚空叠嶂何崷崒,带石清溪屡绕环。

政拟徘徊檀木岭,且先点检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归计,又喜临清得钓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初春景色刚刚带着一丝微寒,慢慢行走没察觉已置身鸟语花香之间。
空中的山峦层层叠叠,高峻险峻,清澈的溪流环绕着山石流淌。
我正计划在檀木岭上漫步,暂且先浏览上林山的美景。
手拄藜杖,并没有急着回家,更欣喜的是能来到这清澈的河边垂钓。

注释

景:初春的景色。
嫩寒:微微的寒意。
缓行:慢慢行走。
鸟间关:鸟语花香的环境。
倚空:靠在空中。
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峰。
何崷崒:多么高峻险峻。
带石:环绕着石头。
清溪:清澈的溪流。
政拟:正打算。
徘徊:漫步。
檀木岭:地名,可能指某个有檀木的山岭。
点检:浏览,查看。
杖藜:手杖藜杖。
忙归计:急着回家的打算。
临清:面对清澈。
钓湾:钓鱼的好地方。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初冬时节诗人与友人公美的上林之行。首句"景入小春方嫩寒",点明时令在深秋末尾,微带寒意,景色清新。"缓行不觉鸟间关",通过慢行欣赏沿途景色,连鸟儿的鸣叫都似乎与世隔绝,流露出闲适之情。

"倚空叠嶂何崷崒",诗人描绘山势陡峭,层峦叠嶂,给人以雄壮之感。"带石清溪屡绕环",则展现出山间溪水清澈,蜿蜒曲折,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政拟徘徊檀木岭,且先点检上林山",诗人表达了想要在这些美景中流连忘返的心情,计划逐一游览。"杖藜未作忙归计",表明他并不急于返回,享受着悠然的漫步时光。

最后,"又喜临清得钓湾",诗人发现一处清澈的钓鱼湾,更增添了他的喜悦,流露出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初冬山水画卷,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自然之乐的情趣。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和欧阳国瑞韵

台高无奈月明何,岂惮攀缘上岌峨。

万壑秋声归草木,百年乡思动关河。

遥知素影千家共,不独秋光此地多。

中夜酒酣狂欲舞,停杯且复听吴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上巳游惠泉和赵国兴韵

閒倚栏杆觅句时,此身如在浣花溪。

草迷芳径王孙醉,花满春山杜宇啼。

酒罢啜茶留石井,兴馀随月步江堤。

清泉白石平生约,未有工夫为品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与周希颜游灵泉归途偶作

花日迟迟暖似烘,杖藜飞舞趁东风。

野桥傍水柳先绿,山寺留春桃正红。

信步哦诗忘日晚,因言契理觉春融。

莆田远在千山外,长使灵泉信息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子融观木犀怀赵连州有别后吟情浑冷落不知花卉若为开之句录以见寄予报云近读书之暇多哦康节诗时有自适处忽奉佳章辄用此意继韵后录呈先生有报书

诗哦击壤兴悠哉,一任光阴头上催。

味好花间饮醇酎,风清竹外见疏梅。

孤鸿忽自云间至,好意惊从天外来。

人有合离花一也,不应人去不花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