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其一)将抵白门,敬借家大人韵

剪出翠蓑新。夜夜空江卧冷云。

我与梅花同一样,艰辛。风雪天才过几分。

何处玉箫闻。更向前头访艳魂。

听说南朝花世界,无存。绿减秦淮水半身。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冬夜的画面,以剪裁翠色蓑衣的细节开篇,展现出一种孤寂而坚韧的意境。词人独自在空旷的江面上仰望冷云,与梅花共度艰辛,暗示了他内心的孤高和不屈。接下来的“风雪天才过几分”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严寒和词人的坚韧。

“何处玉箫闻”一句,通过听觉的描写,引入了音乐元素,可能是远方传来的箫声,给寂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凄美。词人追寻这箫声,似乎在寻找某种慰藉或旧时的记忆,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最后,“听说南朝花世界,无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的南朝繁花似锦之地,如今只剩下秦淮河水的绿色减退,半身已逝,寓意着世事沧桑,繁华不再。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寓言寄志,展现了词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哀愁,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易顺鼎的词风深沉而富有韵味,体现了晚清末年至近代初的文学特色。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其二)野泊值小寒日,敬借家大人韵

楚尾更吴头。篷影如云暝未收。

雁与间鸥同渚卧,休休。出处途分漫代筹。

沽酒向津楼。隔岸风灯乱醉眸。

客里小寒春又近,堪愁。一派江声尚送秋。

形式:

采桑子.忆容园,敬借家大人韵

难忘最是敲诗处,春绿琴台。午翠书斋。

时听穿云鹤响哀。今宵便向容园去,梅影横阶。

月浸苍苔。梦到山扉已半开。

形式:

踏莎行(其一)江南夜泊感怀,敬次家大人韵

缆影鸥移,篷声雁到。忽惊月出当空早。

茫茫多少六朝愁,和秋涨得江天饱。

事与花残,山随地老。何人更唱江南好。

明朝准备要销魂,白门衰柳啼鸟道。

形式:

踏莎行(其二)晓发梦归,次前韵

树拥云眠,潮飞雪到。似闻起语舟人早。

啼乌催得酒醒时,霜华已打孤篷饱。

客夜多寒,离天易老。千般未抵还家好。

五更乘月度蛮山,鸟和梦影来争道。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