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寺簿知衡州

刺史官已尊,郴左郡尤古。

太常墨庄家,帝命分竹五。

扶摇负劲翮,巨浸落双橹。

谁能极所至,千里看举武。

纷纷轓两朱,局局印一组。

世无元道州,万物气不吐。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翻译

刺史官位显赫,郴左郡历史悠久。
太常官署出自墨庄,皇帝下令分得五枝竹。
大风中展翅飞翔,巨大的水域放下双桨。
谁能达到极致,千里之外也能欣赏这壮举。
众多红色官车络绎不绝,一套套印章排列有序。
世间若无元道州,万物生机都将无法展现。

注释

刺史:古代地方高级官员。
郴左郡:地名。
太常:官职名,掌管祭祀音乐。
墨庄:可能指墨家或与墨有关的家族。
扶摇:大风。
劲翮:强劲的翅膀。
巨浸:大湖或大海。
双橹:两只船桨。
极所至:达到顶点。
举武:展示武力。
轓:古代官车的轼。
朱:红色。
印:印章。
元道州:元道州可能是某位有特殊影响力的人物。
万物气不吐:万物生机受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所作的《送刘寺簿知衡州》。诗中,诗人以刺史的职位和郴左郡的历史背景开篇,表达了对衡州这一古老之地的关注。接着,他将刘寺簿的任命比喻为皇帝赐予的重任,象征着权力和责任,如同大风中的飞鸟展翅,广阔水域上的双橹破浪前进。诗人期待刘寺簿能展现出卓越的能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有所作为。

"扶摇负劲翮,巨浸落双橹"这两句形象生动,描绘了刘寺簿的仕途如大鹏展翅,充满力量和决心。随后,诗人感慨万分,指出在这样的时代,像元道州那样的贤能官员已经不多见,暗示社会风气可能不如古人清正,期待刘寺簿的到来能提振地方的士气,让万物生机勃勃。

整首诗通过送别,寄寓了对刘寺簿的期许和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赞赏和对公正清明政治的向往。

收录诗词(214)

彭龟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吕子约赴天台倅

少读丽泽书,投老未尽识。

譬如涉大海,渺不见其极。

去之若有失,从之了无得。

约兄自西来,为我倒胸臆。

始知公输巧,要不外绳墨。

从兹往来频,不辨主与客。

去住宁有定,长恐使南北。

谁题治中舆,别日忽相偪。

欲留留不可,把袂三叹息。

送君浙河西,狂涛立如植。

君其稳驾浪,我亦理行幅。

斯意莽无穷,所愿各努力。

形式: 古风

送何同叔赴湖南漕

畴昔登贤书,夫子持文衡。

每见辄忽别,问端不能更。

一从齿周行,后先佐司成。

未几奉辟书,复接台中评。

词色陶春和,风味浥秋清。

人生事好乖,岁晚意始倾。

云何千里去,一节湘中行。

留行我无说,脱去公方荣。

人言转输重,我视锱铢轻。

望之拾遗愿,公岂少此情。

向来否泰疏,上亦知忠诚。

公身有内外,公意无亏盈。

雁来书可慰,细数新丰程。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送庐陵李宰养直之官兼呈刘寺簿四首(其二)

治邑即治家,爱民如爱己。

不须驰广莫,观远自近始。

君才成风斤,鼻垩有馀地。

吾言尚敢狂,快处须反视。

形式: 古风

送庐陵李宰养直之官兼呈刘寺簿四首(其三)

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

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贵厄。

区区为身谋,反谓第一策。

皇皇百里民,谁为访休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