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白阇梨

瓶锡倦西东,归来一榻空。

宗乘能自判,文学更兼通。

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

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瓶锡生涯疲惫于东西奔波,回到家中榻上空无一人。
在宗教学说上他能自行判断,在文学方面更是博学多通。
他在夜晚的讲堂中讲解直到月光洒落,必定能唤醒枯木上的沉寂风声。
无法加入清净的僧团修行,回头望去,只觉自己像疲倦的飞蓬无处栖身。

注释

瓶锡:形容云游四方的僧人。
倦:疲劳。
归来:返回家中。
一榻空:床上空无一人。
宗乘:佛教宗派或教义。
自判:自行判断。
文学:学问,包括文学知识。
兼通:广泛精通。
讲彻:讲解透彻。
夜堂:夜晚的讲堂。
枯树风:比喻寂静无人的环境。
参:参与,此处指修行。
净社:清净的僧团。
倦飞蓬:形容漂泊不定,像飞蓬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赠给一位名叫白阇梨的僧人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敬仰和对白阇梨深邃学识与禅修境界的赞赏。首句“瓶锡倦西东”描绘了白阇梨云游四方、寻求佛法的经历,暗示了他的辛劳与执着。次句“归来一榻空”则写出他回到寺庙后的宁静与淡泊,强调了内心的清净。

第三句“宗乘能自判”赞扬白阇梨在佛教宗派传承上有独到见解,能够自我判断和领悟。第四句“文学更兼通”则进一步称赞他的博学多才,不仅在佛学上精通,还通晓世间文学。第五、六句通过“讲彻夜堂月,定回枯树风”形象地描绘出白阇梨深夜讲经的场景,以及他在静坐时连枯树之风也为之静止的禅定力量。

最后两句“无从参净社,回首倦飞蓬”表达了诗人自己无法加入这样纯净的僧团,只能感叹自己像飘零的蓬草一样,对白阇梨的境界充满了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白阇梨的敬仰和对自己未能达到同样高度的自省。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赠石先生

多方作计老如期,百疾交攻遽得衰。

晚有胜缘逢异士,生须快意阙前知。

迫人鬓颔纷纷白,临事回迂种种迟。

分我刀圭容不死,他年鹤驭得追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欧阳叔弼学士

早知汝颍多能事,晚以诗书托下寮。

大府礼容宽懒慢,故家文物尚嫖姚。

只将忧患供谈笑,敢望功名答圣朝。

岁历四三仍此地,家馀五一见今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赠郑户部

千载归来辽海东,江山如旧里闾空。

时平未觉身难遇,学赡依然说不穷。

著绣昼行真细事,下车磬折得深衷。

圣朝未有徐州相,剩作功名跨数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五言贺雨出

六月鄞江旱,焦劳刺史忧。

戴星趋洞府,踏月叩龙湫。

引咎青章设,为坛古法修。

山川将尔遍,牲币岂吾留。

帝意兹回眷,神聪俯应求。

油云潜感召,灵雨忽滂流。

急势朝翻幕,寒声暮咽沟。

馀波平浦屿,翠色蔽田畴。

池阁消残暑,闾阎庆有秋。

邦民无以谢,惟起载途讴。

形式: 排律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