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旅怀

客行无定止,终日路岐间。

马为赊来贵,僮缘借得顽。

诗书愁触雨,店舍喜逢山。

旧业嵩阳下,三年未得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行者漂泊不定,整日穿梭在道路岔口。
马匹因赊欠而昂贵,仆童因借贷而顽皮。
阅读诗书时忧虑雨水打湿,旅馆小屋却因山景而欣喜。
在嵩阳老家的产业,已经三年未能返回了。

注释

客:行者。
行:漂泊。
无定止:不定。
路岐:道路岔口。
马:马匹。
为:因为。
赊:赊欠。
贵:昂贵。
僮:仆童。
缘:因为。
借:借贷。
顽:顽皮。
诗书:阅读的书籍。
愁:忧虑。
触:遭遇。
雨:雨水。
店舍:旅馆小屋。
喜:欣喜。
逢:遇到。
山:山景。
旧业:老家产业。
嵩阳:地名,指嵩山之阳。
下:之下。
三年:三年。
未得还:未能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漂泊异乡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客行无定止,终日路岐间"表明了旅人的不定所终,不停歇地在路上行走,"岐山"常象征着长安附近,这里可能指的是通往长安的道路,暗示诗人可能是向往着去往京城的方向。"马为赊来贵,僮缘借得顽"则写出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对马匹的依赖,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被迫的境遇。

"诗书愁触雨,店舍喜逢山"一句中,"诗书"代表了诗人的文化寄托和精神支柱,而"愁触雨"则表达了在阴雨中的愁绪和感伤;相对地,"店舍喜逢山"展现了一种寻找避风港湾的愿望,这里的"山"可能是指自然环境带来的安全感。

最后两句"旧业嵩阳下,三年未得还"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归乡和重返旧业的渴望。"嵩阳"作为地名,常与诗人的故乡或心之所系联系在一起,而"三年未得还"则表明了这种渴望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但仍未能实现。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游子情怀和对归宿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将归山

野人惯去山中住,自到城来闷不胜。

宫树蝉声多却乐,侯门月色少于灯。

饥来唯拟重餐药,归去还应只别僧。

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春日同会卫尉崔少卿宅

诗家会诗客,池阁晓初晴。

鸟尽山中语,琴多谱外声。

映花相劝酒,入洞各题名。

疏野常如此,谁人信在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日早朝寄刘起居

九衢寒雾敛,双阙曙光分。

綵杖迎春日,香烟接瑞云。

佩声清漏间,天语侍臣闻。

莫笑冯唐老,还来谒圣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春日江次

野步出茆斋,闲行坐石台。

久悲乡路远,犹喜杏花开。

鸥鹭皆飞去,帆樯何处来?

因凝千里目,落日尚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