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卿池上双白鹭

鹭雏相逐出深笼,顶各有丝茎数同。

洒石多霜移足冷,隔城远树挂巢空。

其如尽在滩声外,何似双飞浦色中。

见此池潭卿自凿,清泠太液底潜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鹭鸶幼鸟互相追逐离开深笼,头顶上都有几根细丝般的羽毛相同。
踩着石头上的霜,每移动一步都感到寒冷,隔着城墙看远处的树木,鸟巢空荡荡挂在那里。
它们全都在河滩的声音之外,又怎能比得过在水边双飞的美景呢。
看到这个池塘,想必是你自己开凿的,清澈的水与太液池相通无阻。

注释

鹭雏:幼小的鹭鸶。
逐:追逐。
深笼:深邃的笼子。
丝茎:细丝般的羽毛。
洒石:踩着石头。
霜:霜冻。
隔城:隔着城墙。
挂巢:挂着空巢。
尽在滩声外:在河滩的声音之外。
何似:怎能比得过。
双飞:成对飞翔。
卿:你。
凿:开凿。
太液:古代湖泊名,这里指清澈的水。
潜通:暗中相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白鹭栖息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造力。诗中“鹭雏相逐出深笼”一句,以形象鲜明的语言展示了幼小的白鹭在深邃的鸟笼中追逐嬉戏的情景,“顶各有丝茎数同”则生动地描绘了这些幼鹭头上的细丝状物体,可能是羽毛或其他装饰,数量均匀一致。

“洒石多霜移足冷”和“隔城远树挂巢空”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情绪。诗人观察到石头上覆盖着厚重的霜冻,小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不移动脚步以避寒冷,而远处的树木之上,则是空无一物,只挂着空荡荡的鸟巢。

接下来的“其如尽在滩声外,何似双飞浦色中”两句,诗人将白鹭的栖息环境与流水的声音和颜色相结合,生动地描绘了白鹭在自然中的自由自在。最后,“见此池潭卿自凿,清泠太液底潜通”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景色的赞赏和感激之情,并且通过“卿自凿”的字眼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场景的个人体验和独特发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描绘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微妙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晚晴见终南诸峰

秦分积多峰,连巴势不穷。

半旬藏雨里,此日到窗中。

圆魄将升兔,高空欲叫鸿。

故山思不见,碣石泬寥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欲游嵩岳留别李少尹益

孤策迟回洛水湄,孤禽嘹唳幸人知。

嵩岳望中常待我,河梁欲上未题诗。

新秋爱月愁多雨,古观逢仙看尽棋。

微眇此来将敢问,凤凰何日定归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雪晴晚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