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晴的山野风光图。诗人手持拐杖,站在高处远眺,那晴朗的雪景如同天边的云朵层叠重迭,壮丽而又宁静。
"倚杖望晴雪"一句,通过诗人的动作,传达了他对这份美景的欣赏和沉醉。"溪云几万重"则是从视觉上加深了这种美妙的感觉,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层次分明、柔软无边的雪与云的质感。
接着,诗人描写了一位樵夫在这宁静中归家于白屋之中,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描绘,也映射出了诗人对平和安稳生活的向往。"寒日下危峰"则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天色渐暗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还观察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野火烧过山冈上的草,而断续的烟雾又在石头上滋生出了苔藓。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体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一句"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则是诗人转身离去时的情景。山寺中的暮鼓声,是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和日落的临近,同时也为这首诗画上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句号。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通过对雪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一食复何如,寻山无定居。
相逢新夏满,不见半年馀。
听话龙潭雪,休传鸟道书。
别来还似旧,白发日高梳。
迢遰岷峨外,西南驿路高。
几程寻崄栈,独宿听寒涛。
白鸟飞还立,青猿断更号。
往来从此过,词体近风骚。
路多枫树林,累日泊清阴。
来去泛流水,翛然适此心。
一披江上作,三起月中吟。
东省期司谏,云门悔不寻。
今朝笑语同,几日百忧中。
鸟度剑门静,蛮归泸水空。
步霜吟菊畔,待月坐林东。
且莫孤此兴,勿论穷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