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三首(其二)

两两苍髯笑杖藜,茜裙儿女隔笆篱。

斜阳鸦噪烧钱社,细雨牛眠放牧陂。

酒熟十千沽玉瀣,面香三丈捲银丝。

客来偶及兴亡事,说与衰翁也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两位白发老者手持拐杖相视而笑,红裙男女隔着竹篱笆嬉戏。
夕阳下乌鸦喧闹,人们在焚烧纸币祭祀土地神,细雨中牛儿悠闲地在山坡上吃草。
美酒酿成价值千金,买来玉液畅饮,面庞香气四溢如三丈长的银丝卷起。
客人来访偶然谈起国家兴衰之事,这些事就连垂暮的老人也略知一二。

注释

苍髯:白胡子。
杖藜:手杖。
茜裙:红色裙子。
笆篱:竹篱笆。
鸦噪:乌鸦叫。
烧钱社:祭祀土地神。
细雨:小雨。
放牧陂:山坡上放牛。
酒熟:酒酿好。
十千:极言酒价高。
玉瀣:美酒名。
银丝:形容面香浓郁。
兴亡事:国家兴衰之事。
衰翁:年迈的老人。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方一夔的《田家杂兴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景象。首句“两两苍髯笑杖藜”,形象地刻画了两位老者手执藜杖,满头白发,笑容可掬的画面,展现出他们的悠闲和满足。

“茜裙儿女隔笆篱”一句,通过“茜裙儿女”的形象,暗示了田间劳作的农人家庭,孩子们在篱笆内外活泼地穿梭,增添了生活的色彩和活力。

“斜阳鸦噪烧钱社,细雨牛眠放牧陂”两句,通过“斜阳”“鸦噪”“细雨”“牛眠”等意象,描绘出傍晚时分,乌鸦在夕阳下喧闹,牛群在小山坡上安静休息的场景,展现了乡村的恬静与自然之美。

“酒熟十千沽玉瀣,面香三丈捲银丝”则描绘了丰收季节,酒酿醇厚,面食香气四溢,乡亲们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流露出淳朴的生活情趣。

最后,“客来偶及兴亡事,说与衰翁也自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客人偶然提及历史兴衰,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也能理解并接纳这种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家生活,既有田园风光的宁静,又有生活琐事的亲切,透露出浓厚的田园诗意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田家杂兴三首(其一)

樵路通村暗蒺藜,数椽茅蕝护疏篱。

阴阴清樾风生树,拍拍苍鹅水满陂。

记日旋锄烧地粟,上时新卖落车丝。

晚晴惭愧逢端午,醉卧黄昏自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早行

早行理归装,残灯耿曙光。

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钟响知云寺,波声认石梁。

脩途留不住,去去出山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晚眺二首(其一)

依稀风景小羌村,不欠东屯稻菽园。

阿魏捣香风送响,雕胡擘玉水开痕。

招邀紫翠山当座,摽拨红黄菊上盆。

世上去来俱是客,随风吹送梦归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宣静三台

自小飘蓬,身心落魄,云游多在山东。

世间事,看破浑是假,想荣华犹似梦中。

盖个庵儿,隈山靠水,栽松种竹成林。

炕暖窗明,乐清闲、胜竞利名。

月朗山东,凉风细细,南溪绿水粼粼。

渐炼得方寸如灰冷,一阳生,玉鼎自温。

秀气氤氲,仙花烂熳,芳芬开遍黄庭。

玉女金童,采将来、炼就紫金。

运转三关,驱回四象,冲和一点灵明。气结神凝。

听笙箫、一派乐音。

夙世前缘,生逢正教,全真妙道幽深。

行满功成,跨鸾鹤上太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