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为寿史玉池奉常所作的四首诗之一,具体为第四首。董其昌以“便殿亲闻天语温”开篇,描绘了皇帝对史玉池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评价,体现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陛前文子与文孙”一句,赞美了史玉池及其家族在文学上的贡献,暗示其家族世代皆为文人,传承着优秀的文化传统。
“贻谋故自官家事,抗疏能将国体尊”两句,进一步赞扬了史玉池在政务上的智慧与担当,他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官府事务,还能直言进谏,维护国家尊严。接下来,“玄牝寻真河上解,皋比诗道洛川门”则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史玉池在学术研究上的追求与成就的肯定,暗示他在哲学与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最后,“斯文大有千秋在,不向长源外传论”总结全诗,强调了史玉池的贡献对于后世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功绩不应仅限于一时一地的赞誉,而是应当被历史铭记,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史玉池个人品质、学术成就及对国家贡献的赞美,展现了董其昌对其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明代士大夫对于文化传承与国家治理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