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月沈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微风吹衣襟,亦认宫徵声。

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

形式: 古风

翻译

细雨渐停,橡树叶翻动作响。
月亮沉落在西边的乱峰中,只有稀疏的三四颗星星点缀夜空。
前溪传来琴音,隔着树林,声音清冷而激荡。
听到这琴声正演奏到高潮,我却不敢在睡梦中聆听。
我点燃蜡烛,整理好发簪,站在庭院中凝听。
每一步都踏在深深的屐齿上,眼神专注,仿佛入定。
微风轻拂衣襟,我也能分辨出音乐中的宫商角徵之声。
我苦修道业三十年,仍未能摆脱生死的忧虑。
在这夜晚的琴音中,我似乎领悟了天地间的深意。

注释

飒飒:形容微风或落叶的声音。
橡叶:橡树的叶子。
沈:落下。
寥落:稀疏,冷清。
调琴:弹奏琴曲。
琤琤:形容琴声清脆。
弹正弄声:正在弹奏关键部分。
枕上:床上。
回烛:转回身去点蜡烛。
漱泉:用泉水漱口。
定步:稳步行走。
冥冥:专注的样子。
宫徵: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名。
忧死生:担忧生死之事。
会尽:完全理解。
天地情:天地之间的道理或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间夜晚场景,诗人在微雨中聆听溪边隐士的琴声。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琴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以及宇宙之情的深刻思考。

"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一句,以轻柔的雨声和树叶的响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的 "月沈乱峰西,寥落三四星" 描述了夜晚的天空,月亮隐藏在山峰之西,几颗星辰散布其间,增添了一种深邃和神秘感。

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为后文琴声的出现奠定了基调。"前溪忽调琴,隔林寒琤琤" 一句,突然之间,一阵琴声穿过溪水和树林,给人以惊喜,同时也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诗中 "闻弹正弄声,不敢枕上听" 的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琴声的尊敬与惶恐,他不忍心在这种美妙声音面前安然入睡。接下来的 "回烛整头簪,漱泉立中庭" 描述了诗人停下手中的烛火,整理着头上的发簪,然后到院子中漱洗,这一系列动作展现了他对于这琴声的敬畏之心。

在 "定步屐齿深,貌禅目冥冥" 一句中,诗人似乎已经完全沉浸于琴声之中,他的脚步变得坚定而深远,他的面容如同禅者的脸庞一样平和而深邃,眼睛则是那般沉静而又看不透。

微风吹动衣襟,诗人却将其误认为是一种宫廷乐声,这表明了他对于音乐的敏感和认知。"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 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死亡、以及宇宙之谜的深深忧虑。

最后一句 "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则是诗人的感慨,他在这一夜的琴声中,似乎理解了天地间的一切情感和真理。这一夜的琴声,成为了他三十年学道所无法比拟的悟性之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琴声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哲思探讨,展现了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深邃思考的夜晚场景。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古树少枝叶,真僧亦相依。

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

手持维摩偈,心向居士归。

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

洗然水溪昼,寒物生光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蒙笼杨柳馆,中有南风生。

风生今为谁,湘客多远情。

孤枕楚水梦,独帆楚江程。

觉来残恨深,尚与归路并。

玉匣五弦在,请君时一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其一)

洛河向西道,石波横磷磷。

清风送君子,车远无还尘。

春别亦萧索,况兹冰霜晨。

零落景易入,郁抑抱难申。

百宵华灯宴,一旦星散人。

岁去弦吐箭,忧来蚕抽纶。

绵绵无穷事,各各驰绕身。

徘徊黄缥缈,倏忽春霜宾。

相为物表物,永谢区中姻。

日嗟来教士,仰望无由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其二)

东都清风减,君子西归朝。

独抱岁晏恨,泗吟不成谣。

贵游意多味,贱别情易消。

回雁忆前叫,浪凫念后漂。

悠悠孤飞景,耸耸衔霜条。

昧趣多滞涩,懒朋寡新僚。

病深理方悟,悔至心自烧。

寂静道何在,忧勤学空饶。

乃知减闻见,始遂情逍遥。

文字徒营织,声华谅疑骄。

顾惭耕稼士,朴略气韵调。

善士有馀食,佳畦冬生苗。

养人在养身,此旨清如韶。

愿贡高古言,敢望锡类招。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