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杉寺循麓迤逦而东过开先寺始见瀑布注为龙潭入山第一大观也

崖倾松风奔,石黝苔花湿。

迎我一片云,瞻前已后失。

珠宫束丛峦,交倚竞铩植。

万株千尺松,阳乌畏其逼。

阴森雨忽飞,出林仍杲日。

震霆云木间,举首惊电疾。

闪烁九日落,界空无阶级。

疑投玉女壶,将无天汉溢。

噌吰万石钟,笙竽声并一。

一一旋湿云,大珠小珠逸。

忽折堕阴崖,澎湃漱巨厔。

蛟龙鬼神来,视听爪发栗。

何来乡里儿,大书石上刻。

陈陈污岩窦,山林遭辱墨。

愧无酬名山,惟有长太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叶燮的《从万杉寺循麓迤逦而东过开先寺始见瀑布注为龙潭入山第一大观也》,描绘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见的壮观景象。首句“崖倾松风奔,石黝苔花湿”,形象地展现了山崖陡峭,松风呼啸,石头湿润苔藓翠绿的画面。接下来,诗人通过“迎我一片云,瞻前已后失”描绘了云雾缭绕,令人迷失方向的神秘感。

“珠宫束丛峦,交倚竞铩植”运用比喻,将山势比作珠宫,松树如剑般交错生长,显示出山势的峻峭和生机。诗人感叹“阳乌畏其逼”,暗示松林之密,连阳光都感到畏惧。

“阴森雨忽飞,出林仍杲日”描绘了天气变化,阴雨忽至又忽然晴朗,增添了山中气象的多变。接下来,“震霆云木间,举首惊电疾”以雷电的迅疾,进一步强化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闪烁九日落,界空无阶级”描绘了夕阳西下,光芒穿透云层的壮观景象。诗人想象瀑布如玉女壶倒出的银河,感叹其美不胜收。

“噌吰万石钟,笙竽声并一”运用音乐的意象,形容瀑布声如钟鸣,与泉水声交织,悦耳动听。最后,“忽折堕阴崖,澎湃漱巨厔”描绘瀑布跌落深渊,激起巨大水声,仿佛蛟龙鬼神为之震撼。

诗人对乡人随意在石上刻字的行为表达了不满,认为这是对山林的侮辱,他深感无以回报山川之美,只能长叹不已。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充分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敬畏与赞美。

收录诗词(27)

叶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嘉兴籍。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 字:星期
  • 号:巳畦
  • 籍贯:江苏吴江
  • 生卒年:1627—1702

相关古诗词

登五老峰自一峰二峰至中峰最高处

长江万里岷蜀来,彭蠡派汇天南回。

巨川交叉束宇宙,庐山握纽真雄哉。

左揽江流蜿蜒如鞶带,右衔湖影滟潋如螺杯。

揽带衔杯昂钜首,俯视古今王侯将相,无异蜉蝣与尘埃。

昔年我登日观峰,秦皇汉武如梦中。

往者又登天子鄣,轩辕炼丹无乃妄。

又曾一登太室颠,北邙漠漠迷林泉。

无如此老蟠踞襟带互天下,我今直上睥睨目欲无全天。

初登一峰峰犹迩,十步九折举堪趾。

二峰初登峰削成,老猿却步狙公惊。

中峰才上见全楚,九点齐烟何处所。

谢朓惊人不足夸,灵均欲问将无语。

君不见千牙万戟蹲舞跪立群少年,拥卫老人支颐兀坐历瞬黄农虞夏忽没焉。

入海空闻不死药,山头一息长绵绵。

云衣千族绚异彩,流泉百道华池在。

乌兔长供无尽镫,举头把臂苍苍宰。

庐山面目是耶非,百转千回非所思。

纵饶笔底庐山句,不是当前面目诗。

形式: 古风

答林西仲

著作穷愁寄此生,风波悟得死生情。

也知李广功名薄,不为虞翻骨相清。

绣岭斜阳伤立马,断桥斗酒怅闻莺。

明朝解缆遥天际,别馆琼花好听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京口作

朔风动地大江鸣,犹说南徐北府兵。

铁锁几人筹异代,布衣终古悔成名。

江山无限渔樵计,木叶频惊关塞情。

试上高楼凭四望,不禁泪下愧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杨花

小蛮腰瘦不胜情,断粉飘云殢舞裀。

莫使漫天飞不住,楼中尚有未归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