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蝉噪秋风满古堤,荻花寒渡思萋萋。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
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
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南景色,诗人在渡口感受着秋风和蝉鸣声,同时心中萌生对往昔的怀念。开篇“蝉噪秋风满古堤”勾勒出一幅秋意浓郁的画面,“荻花寒渡思萋萋”则透露出诗人在渡口所感受到的凉意和内心的沉思。
“潮声归海鸟初下,草色连江人自迷”两句写出了潮汐归去的声音,如同大自然的一种呼唤,而那些初次降落的鸟儿似乎也被这片广袤的绿色所吸引。诗中的“迷”字,不仅形容了景色,更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心境,他仿佛在这片风光中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归宿。
“碧落晴分平楚外,青山晚出穆陵西”两句则是对远方自然美景的一种描绘。碧绿的水面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与天空相接,形成了一片开阔的视野,而远处的青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动人。
最后,“此来一见垂纶者,却忆旧居明月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垂钓之人的想象,以及这种景色所唤起的对故土的深情。这里的“垂纶者”,即是古时垂钓捕鱼的人,而诗人在看到这样的场景后,心中便浮现出自己曾居住过的地方——明月溪,这里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历史记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风光的怀念,以及个人的情感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愫交织。
不详
(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欲辞松月恋知音,去住多同羁鸟心。
秋尽书窗惊白发,晚冲霜叶下青岑。
大河风急寒声远,高岭云开夕影深。
别后寂寥无限意,野花门路草虫吟。
二远相知是昔年,此身长寄礼香烟。
绿芜风晚水边寺,清磬月高林下禅。
台殿虚窗山翠入,梧桐疏叶露光悬。
西峰话别又须去,终日关山在马前。
汶阳离思水无穷,去住情深梦寐中。
岁晚虫鸣寒露草,日西蝉噪古槐风。
川分远岳秋光静,云尽遥天霁色空。
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千里梦归清洛近,三年官罢杜陵秋。
山连绝塞浑无色,水到平沙几处流。
白露黄花岁时晚,不堪霜鬓镜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