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用曾丈韵呈徐丈

鹤氅偏宜鹤发翁,戏挼筇杖与儿同。

梅梢弄影半窗玉,柳径吹绵三月风。

拥户且眠窗未晚,泛舟何向水如空。

阳春便逐新诗到,不待葭灰落嶰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鹤氅更适合白发老翁,他与孙子嬉戏着摆弄竹杖。
梅花在窗边光影交错,如玉般晶莹,三月的柳絮随风飘扬。
推门而睡,天色尚早,泛舟湖上,水面如镜。
春天的气息随着新诗一同到来,无需等到芦苇灰飞的冬至时节。

注释

鹤氅:白色的鹤毛制成的袍子,常指老年人的服饰。
翁:老人。
挼:搓弄,摆弄。
筇杖:竹杖,古人出行常用的辅助工具。
梅梢:梅花枝头。
弄影:映照出各种形状的影子。
半窗玉:形容月光或雪光洒在窗户上的景象。
柳径:柳树成荫的小路。
拥户:倚着门窗。
未晚:天还没黑。
泛舟:划船。
水如空:水面平静如镜。
阳春:温暖的春天。
新诗:刚创作的诗歌。
葭灰:芦苇茎中的灰烬,古人用来占卜节气。
落嶰筒:芦苇灰落在竹筒中,表示冬至已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的生活情景。开篇“鹤氅偏宜鹤发翁,戏挼筇杖与儿同”两句,写诗人头戴鹤氅(一种用鹤羽装饰的帽子),手持竹杖,与孩童一同嬉戏,展示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态和对自然亲近的情感。

接着“梅梢弄影半窗玉,柳径吹绵三月风”两句,则描写了春天景色。梅花的枝条轻拂窗棂,投下清雅的影子,如同半窗的玉质装饰;柳树在三月的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吹散着细丝般的绵密。

“拥户且眠窗未晚,泛舟何向水如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日午睡和泛舟游弋的享受。诗人躺在窗前,虽然天色尚早,但已经沉迷于温暖的午后小憩;而泛舟之时,对于水面上的方向选择并不急迫,因为水面如同空旷,无边无际。

最后“阳春便逐新诗到,不待葭灰落嶰筒”两句,写诗人随着春天的脚步创作新的诗篇,而不必等待烟尘落定,即兴之作,如同自然界中生命力的迸发。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与自然景物的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在春日里悠然自得、文思泉涌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226)

仲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江太守生辰二首(其二)

玉笋初辞鹓鹭群,一麾来此振馀芬。

三槐事业他年看,五裤歌谣随处闻。

方丈可量閒日月,泰阶还赴旧风云。

年年东注松江绿,浑欲朝来寿使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平江太守生辰二首(其一)

画戟从来瑞霭浮,顿回春意到南州。

占熊馈鲤呈祥日,拖玉腰金得志秋。

十载声名天下最,满怀韬略古人求。

寿觞频举公休惜,明日催归侍邃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归自江阴寄蒋知郡汪签判

维舟江口未栖鸦,急趁飞觞一笑哗。

旋喜使君倾皂盖,尽从醉客堕乌纱。

高城不记人分袂,短棹空随月到家。

尚欲趋陪连夜饮,东篱容有后开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用汪彦章内翰诸公韵二首呈信安(其二)

王门一岁几经过,客里承颜未厌多。

诗卷心胸倾锦绣,珍庖盘釜荐麟驼。

自惭淮海可怜客,每费江湖无尽波。

玉树芝兰为公喜,庭空千丈影婆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