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两峰插云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

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高寒梦惊。是何夕堕双星。

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

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河汉近、疑在蓬瀛。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

翻译

发髻相对耸立,万棵松树托举着玉般的山峰直插青天。
秋风吹过,我们在烟雾弥漫的南水北岸,石阶荒芜苔藓老,三十六级台阶平整如砥。
我喜爱那翠绿山峰尖锐如刀削,亭亭玉立于天际。在高寒中梦醒,不知哪一夜两颗星辰坠落。
无数苍翠的悬崖峭壁和紫色的山峦,谁又能抚摩它们层层叠叠的棱角?
藤萝丛深处,想当年有多少少年曾多次登山游玩。银河仿佛近在眼前,让人怀疑身处蓬莱仙境。

注释

髻鬟:发髻。
耸:耸立。
万松:很多松树。
扶玉:托举如玉。
青冥:青天。
西风:秋风。
倚:依靠。
烟南水北:烟雾弥漫的南水北岸。
石荒苔老:石阶荒芜苔藓老。
三十六梯平:三十六级台阶平整。
翠尖如削:翠绿山峰尖锐。
亭亭:挺拔的样子。
高寒梦惊:在高寒中梦醒。
堕双星:坠落两颗星辰。
苍崖紫岫:苍翠悬崖紫色山峦。
拊棱层:抚摩层层棱角。
薜萝深处:藤萝丛深处。
少年:少年时期。
游屐:登山鞋。
蓬瀛:蓬莱仙境。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壮观而神秘的山峰景象。"髻鬟对耸"如同女子发髻般秀美挺拔的双峰,直插云霄,与"万松扶玉"相映成趣,生动展现了山势的峻峭和生机。"西风共倚",秋风吹过,更添了几分萧瑟与静谧,"烟南水北"则勾勒出山水之间的朦胧之美。

"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描绘了山路的古老与崎岖,虽然历经岁月,但依然平坦,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翠尖如削,天外亭亭"进一步刻画了峰顶的锐利与孤傲,仿佛直指天际,令人惊叹。

"高寒梦惊"四字,既写出了山峰之高,也暗示了攀登者的梦境被这壮丽景色所触动。"是何夕堕双星"则借双星坠落的神话,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想象着峰顶是否曾见证过天象奇观。

词中"无限苍崖紫岫"描绘了崖壁的广阔和紫色山峦的深邃,"谁拊棱层"则引发读者对未知的探索欲望。"薜萝深处"则隐含着山林的幽深和历史的沉淀,"算少年、游屐几番登"表达了对往昔游人的怀念和对后人继续攀登的期待。

最后,"河汉近、疑在蓬瀛"以银河仿佛触手可及,将读者带入仙境般的想象,让人感受到词人对这两座山峰的深深敬仰和向往之情。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尉迟杯

长亭路。望渭北、漠漠春天树。

殷勤别酒重斟,明日相思何处。

晴丝扬暖,芳草外、斜阳自南浦。

望孤帆、影接天涯,一江潮带愁去。

回首杜若汀州,叹泛梗飘萍,乍散还聚。

满径残红春归后,犹自有、杨花乱舞。

怅金徽、梁尘暗锁,算谁是、知音堪共语。

尽天涯、梦断东风,彩云鸾凤无侣。

形式: 词牌: 尉迟杯

惜分飞

钏阁桃腮香玉溜。困倚银床倦绣。双燕归来后。

相思叶底寻红豆。碧唾春衫还在否。

重理弓弯舞袖。锦藉芙蓉皱。翠腰羞对垂杨瘦。

形式: 词牌: 惜分飞

探春/探春慢.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

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

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掠水风花缭绕。

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

惟有踏青心,纵早起、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清平乐

凤城春浅,寒压花梢颤。有约不来梁上燕,十二绣帘空卷。

去年共倚秋千,今年独倚阑干。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