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学诗(其十九)

布帛文被体,粟菽味充饥。

常人未识察,往往争好奇。

贪奇不愿宝,刻成无当卮。

大钧播万类,琐细各有宜。

得时易长养,失叙徒施为。哀哉杨朱泪,滴向他路?。

正途亦甚坦,舍此将安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勉学诗(其十九)》,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对比布帛与粟菽的实用价值与人们对奇巧事物的追求,诗人表达了对学识和正道的重视。

首句“布帛文被体,粟菽味充饥”描绘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衣物遮体与食物充饥,强调了实用性和必要性。接着,“常人未识察,往往争好奇”指出人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需求,而追求那些看似奇特但实际无用的事物。这种现象在诗人看来是可悲的。

“贪奇不愿宝,刻成无当卮”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对于奇巧事物的盲目追求,不惜放弃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宝物,却换来一个无用的器具。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上浮夸风气的批评。

“大钧播万类,琐细各有宜”则转向自然法则,指出万物各有所长,各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职业和角色的肯定。

“得时易长养,失叙徒施为”提醒人们要顺应时机,把握机会,否则即使努力也难以取得成效。这是对人生规划和行动策略的指导。

最后,“哀哉杨朱泪,滴向他路”借用典故,以杨朱的故事隐喻那些因追求虚名而错失正道的人,他们的泪水只能流向社会的另一端。这里的“他路”既指错误的道路,也暗示了正道的存在。

“正途亦甚坦,舍此将安之”直截了当地指出正道虽然看似平坦,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诗人通过这首诗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走正道,避免陷入虚妄的追求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也有对个人行为的引导,体现了方孝孺作为学者兼官员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勉学诗(其二十)

蜘蛛解布网,蛣蜣能转圜。

万物各有役,何人得安然。

周公贵为相,仰思夜不眠。

仲尼大圣人,易书三绝编。

孰谓我有耳,不闻古所传。

一闻敢自堕,勇志如奔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勉学诗(其二十一)

好龙非真龙,藻绘等儿戏。

惧虎思虎伤,声容凛然异。

六经岂虚文,中有无尽意。

一从河出图,光景不可閟。

皎皎如日星,悠悠在天地。

青编积几阁,翻阅何容易。

曾参之一唯,已往难再值。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勉学诗(其二十三)

离离园中树,花开动无数。

或红如丹朱,或白如莹素。

今日正自佳,明晨不如故。

易盛还易衰,浮华眼前度。

物情何参差,天地均雨露。

南山有松柏,寿并金石固。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蜀王殿下赐行厨酒膳奉谢

天门传诏飞金符,帝子发春朝帝都。

万里巴江引轴轳,朝离瞿塘莫荆巫。

牙旗羽扇照江湖,冯夷操楫龙伯扶。

威振海若惊天吴,衮衣登朝玉陛趋。

至尊抚问情郁纡,奏还大国天语俞。

却从周秦行坦途,乘传西来试驰驱。

日行三百尚未晡,亲藩留宴穷欢娱。

秦民拥路观金舆,口称盛德目睢盱。

共说贤王世所无,南入荆门喜气苏。

蜀邦密迩忘崎岖,山花烂熳云模糊。

绿树清江如画图,汉中小臣章句儒。

早向王门曾曳裾,是日来迎拜路隅。

按辔遥看笑且呼,暮抵行宫侍直炉。

华灯照夜铺氍毹,从容前席讲典谟。

玄谈蝉联如贯珠,上探千古周八区。

鄙诮荣辱圣为徒,更阑喜极行玉壶。

叩头举白红生肤,侍臣奉教恩意殊。

大官美酝贮行厨,特赐归饮不用沽。

上尊珍味甘且腴,受之无功辞有辜。

心感王恩厚矣乎,献诸祖祢颁妻孥。

招致朋僚洗罍觚,共饮相欢同赐酺。

平生饮水兼茹蔬,秪将铅椠代耕锄。

近为校教食民租,尸居静阅年岁徂。

世人视之等泥途,赖逢圣主意气孚。

讨论圣猷师古初,经纶万理发在梳。

小臣学术本粗疏,志广年荒才更迂。

量同溟海肯纳污,欲致众骏先收驽。

愿王道德为世模,摩抚疲癃恤鳏孤。

南渐泸戎北羌胡,阳和发生无朽枯。

育民兴贤语不诬,行致孔明与夷吾。

共康国政秉事枢,保釐西土佐唐虞。

不数?丛及鱼凫,吾王端拱化日舒,从此感恩非一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