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上人往三城

尝登大龙岭,横槊视四方。

原野何萧条,白骨纷交横。

维昔休明日,兹城冠荆扬。

芳郊列华屋,文纕被五章。

乘车衣螭绣,贵拟金与张。

此祸谁所为,念之五内伤。

竖儒谬乘障,永赖天降康。

枞阳将解甲,皖邑寖开疆。

耕夫缘南亩,士女各在桑。

念子中林士,振策亦有行。

我闻三城美,龙岭在其傍。

连林积修阻,下有澄湖光。

明当洗甲兵,从子卧石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余阙所作的《送康上人往三城》。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康上人前往三城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感慨。

首句“尝登大龙岭,横槊视四方”,诗人回忆自己曾登临大龙岭,手持长矛,俯瞰四方,预示着即将离别的场景。接着,“原野何萧条,白骨纷交横”两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白骨遍地,满目疮痍,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维昔休明日,兹城冠荆扬”两句,诗人感叹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去,今日的兹城却成为荆扬地区的翘楚,暗含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感慨。接下来,“芳郊列华屋,文纕被五章。乘车衣螭绣,贵拟金与张”几句,描绘了城市中的繁华景象,高楼大厦,贵族服饰,彰显了社会的等级差异和奢华生活。

然而,“此祸谁所为,念之五内伤”两句,诗人转而思考这场祸乱的根源,内心充满了悲痛和忧虑。随后,“竖儒谬乘障,永赖天降康”两句,表达了对那些误导民众、制造祸乱者的谴责,同时寄希望于上天能够带来和平与安宁。

最后,“枞阳将解甲,皖邑寖开疆。耕夫缘南亩,士女各在桑”几句,描绘了战争结束后,人们开始恢复生产生活的景象,展现了社会逐渐走向稳定和繁荣的希望。“念子中林士,振策亦有行”两句,诗人对友人康上人的鼓励,希望他也能在乱世中坚守道义,有所作为。“我闻三城美,龙岭在其傍。连林积修阻,下有澄湖光。明当洗甲兵,从子卧石床”几句,则是对三城美景的赞美,并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享受宁静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90)

余阙(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天心,先世为唐兀氏。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入为中书刑部主事,以忤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次年正月,城陷,自刭。谥忠宣。为文有气魄。有《青阳集》

  • 字:廷心
  • 籍贯:元庐州
  • 生卒年:1303—1358

相关古诗词

七哀

《殷武》诵罙阻,周鲁歌东征。

圣哲则有然,我何敢留行。

斩牲祀好畤,衅鼓起前旌。

野布鱼丽阵,山鸣铙吹声。

函关何用塞,受降行已城。

路逢故乡人,取书寄东京。

寄言东京友,勉树千载名。

一身未足惜,妻子非无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葛编修挽歌

昔别情何乐,今还语向谁?

幽房通贝阙,空馆罥芜丝。

未过徐公墓,徒怀有道碑。

扁舟望湖曲,清泪湿江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赋得钜野泽送宋显夫佥事之南山

堤上柳沈沈,春蒲泛渚禽。

济田东汇阔,汶水北流深。

落日依中沚,浮云积太阴。

微茫看不尽,浑似别时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张有恒赴安庆郡经历

晓路通高嶂,春城入大江。

草生垂钓浦,人语读书窗。

肃客移茶鼎,行田载酒缸。

幕寮谁得似,高步绝纷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