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南延宾亭

乱蝉咽咽柳霏霏,独上危亭俯落晖。

江外山从林下见,城中人向渡头归。

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

出处两乖空自挠,伤哉吾道欲何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扬州城南延宾亭黄昏时分的凄美景象。首句“乱蝉咽咽柳霏霏”,以“乱蝉”、“咽咽”、“柳霏霏”三词,生动地勾勒出蝉鸣声断断续续、柳絮飘飞的秋日黄昏之景,营造出一种寂寥悲凉的氛围。接着,“独上危亭俯落晖”,诗人独自登上高高的亭台,俯瞰着渐渐西沉的夕阳,这一画面既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忧郁与沉思。

“江外山从林下见,城中人向渡头归”,这两句通过对比,描绘了江边山色与城市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山色从林间显现,仿佛是大自然的静谧与宁静;而城中的人们则忙碌地归家,体现了人间的喧嚣与匆忙。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百态的思考。

“风烟远近思高遁,豺虎纵横难息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在远方的烟雾中,诗人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然而,在现实中,豺狼虎豹般的恶势力横行,使得他难以摆脱世俗的束缚,实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最后,“出处两乖空自挠,伤哉吾道欲何依”,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慨。无论是出仕还是归隐,都难以达到内心的真正满足,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困惑与痛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晚泊龟山

南湾晚泊一徘徊,小径山间佛寺开。

石势向人森剑戟,滩光和月泻琼瑰。

每伤道路销时序,但屈心情入酒杯。

夜籁不喧群动息,长吟聊以寄馀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霅上

玉人携手弄秋英,寻遍池台见月生。

小杜有灵应羡我,今为闲客此闲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冬夕偶书

谩走声名三十年,亦曾文采动君前。

玉颜皓齿他人乐,独守残灯理断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

风雨夜寒新,空斋感慨频。

诗书穷不放,灯火静相亲。

眺听时怀土,低摧动畏人。

漫书成咄咄,远吠厌狺狺。

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

漂流数千里,会合十馀旬。

各闵伤弓翼,聊同煦沫鳞。

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

隔绝今一水,暌离将再春。

喜篇数为贶,尺牍亦相珍。

倚伏时难定,屯亨理亦循。

剑埋犹有气,蠖屈尚能伸。

邦国方登俊,江湖且放神。

不忧知在命,任重莫如身。

白首襟期远,青云志业均。

陶然任元化,慎勿损天真。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