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韵二首(其二)遥情

无才有积病,我负二宜休。

五十为亲养,恳乞江东游。

入爱萱草荣,出欣泉水流。

野服听沧浪,近有忘机鸥。

前时堂中人,今为山下丘。

一拜扶两仆,敢望夔龙俦。

岂不念上德,万一涓埃酬。

长揖谒廷陛,此事今有不。

近步亦藜杖,遥情抱幽忧。

柴桑有遗矩,吾当此中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和陶韵二首(其二)遥情》。邵宝以“和陶”为题,显然是在模仿陶渊明的风格,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疏离。

首句“无才有积病,我负二宜休”,诗人自谦无才,却因积病而感到负担,暗示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接着“五十为亲养,恳乞江东游”,表明他已年届五十,为了照顾双亲,请求调任至江东,表达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入爱萱草荣,出欣泉水流”,诗人描绘了进入官府时对萱草的欣赏,离开时对清泉的喜爱,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接着“野服听沧浪,近有忘机鸥”,进一步展现了他渴望回归自然、远离世俗的心境,与鸥鸟相伴,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前时堂中人,今为山下丘”,通过对比昔日同僚如今的离世,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接下来“一拜扶两仆,敢望夔龙俦”,诗人虽不敢奢望成为像夔龙那样的杰出人物,但对能够照顾家人感到满足。

“岂不念上德,万一涓埃酬”,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即使无法做出大的贡献,也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长揖谒廷陛,此事今有不”,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不再追求官场的权位,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自由和平静的生活道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家庭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官场与田园生活态度的转变。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阙

上有千竿竹,碧影翻阶墀。

我归自南省,方当静脩时。

挈我二三友,讲斯复游斯。

昼诵掩虚室,夕眺摩残碑。

古琴弄淇澳,赓以南风词。

别去三十载,往往梦见之。

圃蔬未足叹,伤哉草离离。

西游且北览,何以慰夙期。

云生志复旧,作堂请新规。

我昔寓白鹿,尝以图志来。

愿言植嘉木,绿阴散繁枝。

愧兹未能赋,聊作林堂诗。

形式: 古风

巨然山寺图用虞邵庵韵

古寺据崇岭,亦复设远关。

中有苦行僧,终岁不下山。

长松结深霭,釐然界尘寰。

双瀑落悬厓,涧声日潺湲。

殿堂栖古佛,长有云半间。

阁登一纵目,目过心自閒。

朝送白云去,暮迎白云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梦药诗

醉后谢山翁,梦中闻地瘿。

仙人戴唐巾,飘飘发垂领。

口诵复掌画,除子旧疾疢。

觉来检草经,逢人辄言请。

尔来数月馀,笑我捕风影。

人从芜湖来,自谓能记省。

此物出巴陵,近始露茫颖。

不知掘者谁,殆如金出矿。

或将汤液之,神功在俄顷。

某也病中风,不死亦天幸。

林居十五年,吾亦爱吾胫。

从兹矢长服,不敢一日屏。

形式: 古风

谢冯佥宪惠文石

昔见石如松,今见石如竹。

如松纹在皮,如竹纹在肉。

纵横金错刀,凌乱锦一幅。

置之山亭中,为案比青玉。

焚香对初阳,古书时展读。

问之赠者谁,仙人粲山麓。

欲报何所将,寒泉手堪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