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送秋》,是明代诗人彭期生所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
首联“悲秋秋去转堪悲,枉复登临赋楚辞”,开篇即点明主题,秋天的离去让人心生哀愁,徒然地登高赋诗,却只能表达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无奈。这里的“楚辞”借指古代的诗歌作品,暗含着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颔联“远壑水残斜照敛,荒原烟冷朔风吹”,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远处的山谷中,溪水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凄凉,光线逐渐收敛;广阔的原野上,寒烟笼罩,北风凛冽,营造出一种孤寂、萧瑟的氛围。
颈联“天边白雁迷消息,月下清砧感别离”,通过白雁的迷失和月下的砧声(捣衣声),象征着远方的亲人或友人的离散,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白雁的迷失暗示了消息的断绝,而砧声则让人联想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尾联“蟋蟀似能占物候,寂寥一夜傍床帷”,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蟋蟀似乎能预知季节变化,夜晚在床帷旁发出凄凉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忧伤。这一联将自然界的生物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整体而言,《送秋》一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