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明皇固英主,开元天下昌。

如何林甫辈,得产无尽殃。

国色真国色,多惑四海慝。

华清宫里人如玉,解唤胡雏起东北。

以此策明妃,远嫁犹为迟。

冤哉毛延寿,尽忠人不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唐明皇本是贤明君主,开元时期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像李林甫这样的小人,却能带来无穷的祸患。
杨贵妃的美貌实属罕见,迷惑了四方的邪恶之人。
在华清宫中,她如美玉般娇艳,能轻易召唤胡人从东北而来。
这样的美人计,让王昭君远嫁匈奴都显得过于迟缓。
可怜毛延寿,他尽忠职守却无人理解他的苦衷。

注释

固:本来, 肯定。
英主:贤明的君主。
林甫辈:指李林甫等奸佞小人。
得产:导致, 招致。
国色:极美的容貌。
慝:邪恶, 不良之心。
华清宫:唐朝皇家温泉宫。
胡雏:指北方的胡人青年。
策:计谋, 计策。
冤哉:多么冤枉啊。
毛延寿:汉代画工, 因被误传为篡改王昭君画像而受冤。
尽忠:竭尽忠诚。
人不知:不被人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唐士耻所作的《咏史》,主要通过对唐朝历史的反思,批评了唐玄宗时期的权臣李林甫及其对国家的影响。诗中首先赞扬了唐玄宗作为英明君主,在开元盛世时国家繁荣昌盛。然而,紧接着笔锋一转,指出李林甫这样的奸佞小人得以掌权,给国家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诗人以“国色真国色”暗指杨贵妃的美貌,她被描绘为迷惑四海的祸水,暗示她的存在与安禄山之乱等事件有关。接着,诗人提到华清宫中的奢华景象,以及杨贵妃对边疆局势的影响,认为正是因为她的干预,导致了边防危机和王昭君出塞的必要性。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毛延寿的同情,毛延寿因画工失职而被杀,但诗人认为他其实是无辜的,因为他在忠诚地履行职责,却被误解。整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揭示了权力误用和佞臣当道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47)

唐士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效进退律赋水乡三实(其三)

明珠久合蚌中生,何事鸿头亦炳灵。

襟护重重殊袭复,星分颗颗倍晶明。

一车奇谤嗟成误,十斛平量换合成。

珍重樱桃樊素口,致渠磊落更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效进退律赋水乡三实(其二)

冰雪胸怀七泽姿,纤纤舞袖学双飞。

袢襟应念人间世,灌顶何如山上芝。

荷叶巧偷鹦鹉背,莼丝密缀燕雏衣。

回塘相伴薰风里,争看胭脂黛绿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效进退律赋水乡三实(其一)

根荄七窍倍玲珑,产尔亭亭曲渚风。

勇退霞衣香故在,骈生玉子味仍钟。

人言太华标奇种,藕大如船想碧蓬。

何待非常誇世俗,祇今盘露已能秾。

形式: 七言律诗

庭下青书带

庭下青书带,书带瑞康成。

康成还遁世,行藏理则明。

六经具缣册,儒先效勋绩。

谁知百世下,其功明且亟。

易首纯乾称六龙,六龙御天风云从。

书始唐尧大中世,荡荡如天莫可踪。

诗则二南渊且奥,春秋赏罚王道通。

礼乐灰于秦火酷,然其遗意和且雍。

汉儒掇拾无遗力,兀守章句非从容。

二京之末康成出,六经将出逢此翁。

然而本无超俗姿,犹寄视听于盲聋。

岂如先生一理贯,洞照六籍罗心胸。

历数帝王如一二,天地由我方全功。

仲尼春秋欲成日,麟出鲁郊殊超轶。

孔道大哉虽不用,所感亦大非凡质。

区区一康成,书带瑞已形。

先生非此比,况兹道既行。

当使麟凤辈,杂沓更纵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