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李东阳所作的《厓山大忠祠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南宋末年历史事件的深深感慨。诗人以“国亡不废君臣义”开篇,强调即使国家灭亡,忠诚的君臣之义仍然不可废弃,暗示了对宋朝遗民坚守气节的敬仰。
“莫道祥兴是靖康”一句,提及北宋的靖康之变,暗指南宋末年的类似悲剧,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接下来,“奔走耻随燕道路”表达了对投降敌人的鄙视,宁愿死也不愿丧失民族尊严,选择屈服。
“死生惟著宋冠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即使面临生死,也要保持宋朝的衣冠象征,坚守南宋的正统。诗人通过“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描绘了国家沉沦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复兴的期待和不甘。
最后两句“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将个人的悲愤之情与厓山的历史遗迹相结合,表达了对南宋覆灭的无尽遗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以“海茫茫”象征南宋遗民的哀痛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东阳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