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一)

国亡不废君臣义,莫道祥兴是靖康。

奔走耻随燕道路,死生惟著宋冠裳。

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

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李东阳所作的《厓山大忠祠诗四首》中的第一首,表达了对南宋末年历史事件的深深感慨。诗人以“国亡不废君臣义”开篇,强调即使国家灭亡,忠诚的君臣之义仍然不可废弃,暗示了对宋朝遗民坚守气节的敬仰。

“莫道祥兴是靖康”一句,提及北宋的靖康之变,暗指南宋末年的类似悲剧,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接下来,“奔走耻随燕道路”表达了对投降敌人的鄙视,宁愿死也不愿丧失民族尊严,选择屈服。

“死生惟著宋冠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即使面临生死,也要保持宋朝的衣冠象征,坚守南宋的正统。诗人通过“天南星斗空沦落,水底鱼龙欲奋扬”描绘了国家沉沦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复兴的期待和不甘。

最后两句“此恨到今犹不极,厓山东下海茫茫”,将个人的悲愤之情与厓山的历史遗迹相结合,表达了对南宋覆灭的无尽遗憾,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以“海茫茫”象征南宋遗民的哀痛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东阳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厓山大忠祠诗四首(其四)

宋家行在日南迁,胡骑长驱百万鞭。

潮海有灵翻佑贼,江流非堑枉称天。

庙堂遗恨和戎策,宗社深恩养士年。

千古中华须雪耻,我皇亲为定幽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狼山捷

北风吹卷洞庭波,飞舸还经孟渎河。

今日胜兵方有算,向来遗孽本无多。

中宵驿使传书捷,两岸欢声入棹歌。

闻说西南犹转战,几时甘雨洗天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京都十景(其一)琼岛春云

瑶峰独立倚空苍,云去云来两不妨。

旋逐春寒生苑树,更随晴日度宫墙。

玉皇居处重楼拥,太史占时五色光。

若与山龙同作绘,也须能补舜衣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京都十景(其二)太液晴波

太液池头春水生,更无风雨却宜晴。

鸟飞不动朱旂影,鱼跃时惊綵枻声。

天上银河非旧路,人间瀛海是虚名。

何如周囿开灵沼,长与君王乐治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