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余以己巳正月渡江访会家弟于天界寺雪阻五宿今年腊月寺僧访余昙阳庵留宿雪复大作因成一律寄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首联“昔年五宿天界寺,今日重逢天界僧”点明了诗人与僧人的重逢,将时间跨度拉长,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接着,“傍看无发胜有发,此事吾能汝不能”一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清净无欲生活的赞赏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世俗生活的些许遗憾。
颔联“听讲雨花还更否,闻钟乞食记谁曾”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回忆与僧人共同度过的时光,通过听讲、闻钟、乞食这些日常活动,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僧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共鸣。
颈联“雪鸿指爪何劳荅,且共庞公坐一灯”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以雪鸿(即雪中的鸿雁)的指爪为喻,表达了对僧人智慧和修为的敬仰,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与僧人一同静坐,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僧人品格的钦佩,也表达了自己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清净、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