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以己巳正月渡江访会家弟于天界寺雪阻五宿今年腊月寺僧访余昙阳庵留宿雪复大作因成一律寄之

昔年五宿天界寺,今日重逢天界僧。

傍看无发胜有发,此事吾能汝不能。

听讲雨花还更否,闻钟乞食记谁曾。

雪鸿指爪何劳荅,且共庞公坐一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余以己巳正月渡江访会家弟于天界寺雪阻五宿今年腊月寺僧访余昙阳庵留宿雪复大作因成一律寄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首联“昔年五宿天界寺,今日重逢天界僧”点明了诗人与僧人的重逢,将时间跨度拉长,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接着,“傍看无发胜有发,此事吾能汝不能”一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清净无欲生活的赞赏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世俗生活的些许遗憾。

颔联“听讲雨花还更否,闻钟乞食记谁曾”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回忆与僧人共同度过的时光,通过听讲、闻钟、乞食这些日常活动,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僧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共鸣。

颈联“雪鸿指爪何劳荅,且共庞公坐一灯”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以雪鸿(即雪中的鸿雁)的指爪为喻,表达了对僧人智慧和修为的敬仰,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与僧人一同静坐,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僧人品格的钦佩,也表达了自己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超越世俗的情感联系,以及对清净、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荅魏大侍御时自谪迁南考功

一龛灯火傍残年,画省劳君记忆偏。

名去已无弥勒累,病余甘老辟支禅。

争传谏草千秋业,未了昙花半偈缘。

好去凤皇台上望,揽辉争似昔人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李公子

冰玉堂中夜色酣,皎然琼树坐相参。

毛当彩处知为凤,丝到青时雅胜蓝。

幸自忝收文举刺,那能别共阿戎谈。

朝来学士支床语,吾道于今忽已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甲申元日试笔

暂施冠服候呼嵩,爆竹声残续晓钟。

天上元正开白虎,山中初九爱潜龙。

数枝椒柏和玄醴,一亩蓬蒿谢素封。

五十八年犹未是,于今化日始从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偶成(其二)

城隅鹿共蓬蒿宅,春首鹑悬薜荔衣。

鸡犬不妨名地肺,鸢鱼随处有天机。

曾希玄岳祠官选,别署茅山道士归。

出处浮云都散尽,可烦追较向来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