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许西溪

忆昔送别黄花秋,乌纱破帽霜满头。

别来作诗屡问讯,梦中载酒时遨游。

兵戈同历十二载,鸺鹠夜啼云霭霭。

全家老稚幸逃生,又阅桑田变沧海。

启荣之乐今有馀,勿谓比荣年不如。

岘山一望三太息,襄阳耆旧晨星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的《次韵答许西溪》。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许西溪的深厚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忆昔送别黄花秋”,回忆起往昔送别友人的场景,正值秋天,菊花盛开,渲染出离别的哀愁氛围。接着“乌纱破帽霜满头”,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苍老形象,霜白的头发暗示着岁月的无情。

“别来作诗屡问讯,梦中载酒时遨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常常与友人相聚,饮酒畅谈,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兵戈同历十二载,鸺鹠夜啼云霭霭”两句,描述了两人共同经历的战争岁月,十二载的时光仿佛在夜间的云雾中消逝,鸺鹠的啼声更添了几分凄凉与无奈。

“全家老稚幸逃生,又阅桑田变沧海”两句,感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家破人亡,生还者只能眼见家园变为废墟,世事如梦幻泡影。

“启荣之乐今有馀,勿谓比荣年不如”两句,诗人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即使经历了种种磨难,仍然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鼓励友人不要因为年龄而感到遗憾。

最后,“岘山一望三太息,襄阳耆旧晨星疏”两句,诗人站在岘山上远眺,感慨襄阳的老朋友如同晨星般稀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友情难寻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聚离别,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次韵自述

百年有限耻求仙,数口无饥赖薄田。

菰米熟来连日雨,菊花开到小春天。

方从易外穷羲画,无复诗中泥郑笺。

客至酒杯时一举,开笼放鹤舞蹁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夜潮图

昔余夜醉钱塘酒,看潮八月中秋后。

银山涌出海门来,潮声殷若雷霆吼。

此图之作知几年,当时景物皆依然。

云山两岸澹笼月,雪岸一江高拍天。

一观顿觉毛发立,再观祇恐衣裳湿。

扁舟渔子任掀舞,别渚鸥凫自翔集。

奔腾澎湃无足惊,人间平地风波生。

乘桴尼父果浮海,从游我欲跨长鲸。

形式: 古风

张仁兄弟濠梁蒙恩还乡

客行二月初三日,诗到千墩寄二难。

且喜江南春气早,不闻濠上雨声寒。

花时多酿酴醾酒,芳馆重修芍药栏。

往事真成塞翁马,正须招集笑相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村田乐图

老人村,老瓦盆。尝作鸡豚社,不识州县门。

阿翁醉倒阿婆笑,膝上咿鸦弄乳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