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
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闱有至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景象和内心感受。开篇“背顾秦城在何处,图书作伴过湘东”表达了诗人背对秦城,带着图书作为伴侣,行进于湘江以东的情形。这两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学术追求。
接着“神鸦乱噪黄陵近,候雁斜沈梦泽空”则是写景,神圣的乌鸦在黄陵附近聒噪不息,而远处的大雁已经隐入云端,梦泽之上似乎显得格外宽阔。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旅途的荒凉。
“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桨声激荡,天空辽阔,与清澈的河水相映成趣;而远处的山峦因焚烧庄稼而呈现出深沉的赤色。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冷暖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秋夕风光图。
最后“也知渐老岩栖稳,争奈文闵有至公”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华渐老、安居岩穴的自觉,以及面对繁重学问无法回避的无奈。这里通过“至公”的字眼,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追求的执着和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深,通过对旅途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学术生涯的沉思,展现出一位学者行者的孤独与坚守。
不详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
性灵比鹤争多少,气力登山较几分。
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
将知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
胜异恣游应未遍,路岐犹去几时还。
浪花湖阔虹蜺断,柳线村深鸟雀闲。
千室绮罗浮画楫,两州丝竹会茶山。
眼前便是神仙事,何必须言洞府间。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