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献扬州

平昔怀亲友,销魂重远辞。

于今急难地,那复别离时。

脱木乾坤晚,穷途日月衰。

忧馀曾得恤,涅罢返无缁。

楚分多连泽,淮居止杂夷。

持樽相望意,不减见琼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过去常常怀念亲朋好友,如今又要黯然离开
现在身处困境,哪里还能有分别时的宁静
傍晚时分,天地间仿佛只剩下枯木,前途暗淡无光
忧虑之余,也曾得到过安慰,如今解脱后却再无污点
楚地多水,淮河两岸居住着各种民族
即使相隔遥远,举杯遥祝的心意,不亚于见到亲人

注释

平昔:过去。
销魂:心神恍惚。
重远辞:再次远行。
急难地:困境之地。
那复:哪里还。
别离时:分别时刻。
脱木:枯木。
乾坤:天地。
穷途:艰难的路途。
曾得恤:曾经得到过安慰。
涅罢:解脱。
无缁:不再有污点。
楚分:楚地。
连泽:连接湖泊。
淮居:淮河两岸。
杂夷:混杂各族。
持樽:举杯。
相望意:遥祝心意。
琼枝:亲人或贵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远离之痛苦的感慨。开篇“平昔怀亲友,销魂重远辞”两句,描绘出诗人平日里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深厚,如今却不得不与他们告别,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让心灵受尽煎熬。

“于今急难地,那复别离时。”在当前这个困难和危险交织的环境中,诗人更加感到与亲友分离的痛苦。这里的“急难地”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个人遭遇,而这种背景让分离变得尤为沉重。

接下来的“脱木乾坤晚,穷途日月衰。”则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木头做的车轮在干涸的天空下滚动,行走于贫瘠的道路上,时间随着日月的流逝而消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外界的荒芜。

“忧馀曾得恤,涅罢返无缁。”诗人在旅途中也曾有过片刻的温暖,但终究是短暂的。随后又回到孤独无依的状态,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人或事物,这种情感上的波折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楚分多连泽,淮居止杂夷。”诗人的思绪飞扬至楚地,那里的河流交织如同他对亲友的思念一样深长。同时,他在淮水之滨安顿下来,不再让自己陷入复杂的情感纠葛。

最后,“持樽相望意,不减见琼枝。”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仍旧举杯遥寄深情,心中所思念的人就像眼前的美好景致一样清晰鲜明,这份情意并未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有所减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亲友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寄题外门亭园

外家真大隐,亭圃枕城闉。

谈树能留客,飞鸥不畏人。

白云仙岭曙,脩竹禊堂春。

溪远寻难尽,林幽趣旋新。

爱山仍作屐,裁縠便为巾。

僧赴禺中饭,樵归落照邻。

宅成翻忝相,里旧况依仁。

千骑过从数,连章刻翠珉。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晚秋西园

西园来最数,要是使君閒。

坞有常眠石,台无未识山。

池光兼日动,枫影带林殷。

鸟没苍茫外,天垂摇落閒。

归云高杳杳,晚菊正斑斑。

幸有斋中熟,无嫌向晦还。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清明值雨

有渰兴芳序,馀寒惜惨悽。

远山沈向尽,杂树望先迷。

天阔都成暝,云昏本自低。

漂灰禁馀火,浮枣祓残溪。

槛筱风争亚,汀凫夜不栖。

篷声攒钓渚,蓑滴拥烟畦。

积润侵重构,长严压晓鼙。

游人盘马路,独漉逐春泥。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硖石寺

衮衮上层巅,飞空宝构联。

山林楚遗塞,楼阁佛诸天。

午刹中峰影,晨香众壑烟。

奫沦一水注,开辟二崖穿。

旭日生岩罅,归云宿橑边。

吾游常草草,暂对社师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