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称的《感寓(其二十八)》,主要通过比喻手法,赞扬了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庖丁擅操割"描绘了庖丁熟练地进行切割,"目行神为虚"则强调他的技艺达到了心手合一、精神超越肉眼的程度。"三年无全牛,投刃划有馀"进一步说明他技艺精湛,连完整的牛都能轻松应对,刀下留有余地。
"渊情妙至理"表达了对庖丁内心智慧的赞美,他不受外界物质束缚,洞察事物的内在规律。"冥筌苟不弃"中的"冥筌"暗指深奥的道理或技巧,诗人说只要不放弃这种领悟,就能达到"安能得神珠"的境地,即获得超越常人的技艺精髓。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庖丁的故事隐喻人生哲理,鼓励人们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摒弃外在干扰,追求内在的精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