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捣碎春英看守宫,花房芳信一时通。
汉庭佳丽三千女,艳抹浓妆总是同。
这首元代诗人冯子振的《咏梅三十首(其二十四)胭脂梅》,以“捣碎春英看守宫,花房芳信一时通”开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梅花比作捣碎春英的守宫,暗示梅花在春天到来时,如同宫中的守卫一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接着,“汉庭佳丽三千女,艳抹浓妆总是同”,这里以汉宫佳丽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梅花的美丽与独特,仿佛是众多佳丽中的一员,却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色彩独树一帜。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高洁,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美。冯子振以生动的笔触,将梅花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不详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
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高标久占百花魁,春半方开恨太迟。
毕竟东君有深意,等閒桃李莫相欺。
穆陵古道界青齐,路转峰回望欲迷。
北近岘山岚气会,南临沭水暮云低。
桓侯胜烈今何在,仲父高勋古未题。
惟有阳崖含腊处,三春积雪画桥西。
天无纤云水清澈,五载雅州无此月。
我来蒙顶夜吹箫,惊起山灵叫奇绝。
静极寒深未忍眠,绕楼徐步看银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