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可以邑士将赴类试作诗饥之因效其体

丹山采凤群鸣集,云外舒张览辉翼。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

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

鲸鲵未剪龙移宅,吾皇饥渴人材得。

雕虫小技何足论,要吐胸中济时策。

吴山辽邈天门高,尺纸输忠气自豪。

程文奏御宸心悦,青紫纷纷换白袍。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丹山之上,凤凰群集齐鸣,展翅于云端,欣赏着辉煌的光芒。
虽然相隔千里,但通过音乐的交流,有人能辨识出那如箫韶般的美妙。
朝廷选拔人才,专注于一种科目,书法技艺出众者被大量选拔。
应以笔下的力量展现巧思,扭转乾坤,平息狂澜。
巨鲸恶龙尚未剪除,国家急需人才,皇帝渴望得到贤良之士。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真正重要的是提出能够拯救时局的策略。
吴山遥远,天门巍峨,忠诚之情通过尺幅文书传递,令人自豪。
呈上的文章让皇帝心满意足,官员们换上了代表荣誉的官服。

注释

丹山:神话中的神山。
凤群:比喻杰出的人才。
箫韶:古代优美的音乐。
翰墨:书法和墨宝。
鲸鲵:比喻权奸或恶势力。
龙移宅:比喻政权更迭。
青紫: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颜色。
白袍:新任官员的官服。

鉴赏

这首宋诗《当可以邑士将赴类试作诗饥之因效其体》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描绘了士子们积极应试的情景,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首句“丹山采凤群鸣集”以凤凰聚集比喻才子们的汇聚,形象生动。接下来,“云外舒张览辉翼”象征他们才华横溢,期待展翅高飞。

“锦屏相望不千里,音中箫韶有人识”表达了学子们虽相隔千里,但通过诗词交流,才华得以被人赏识。诗人进一步强调科举选拔的重要性,“朝家选举专一科,翰墨之工拔士多”,称赞朝廷重视文才,选拔人才。

“好将笔力觑天巧,斡旋正气回狂波”鼓励士子们凭借才情,扭转时局,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诗人认为,尽管面临困境(“鲸鲵未剪龙移宅”),但皇帝渴求人才,为士子提供了机会。“雕虫小技何足论,要吐胸中济时策”表明,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提出有益于国家的策略。

最后两句“吴山辽邈天门高,尺纸输忠气自豪”描绘了士子们带着忠诚和豪情,通过文章向天子表达忠诚,期待得到认可。“程文奏御宸心悦,青紫纷纷换白袍”则预示着他们通过考试,有望获得官职,实现人生抱负。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科举制度下的士子精神,体现了对公正选拔和人才济世的期待。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当可有诗索和章次韵答之

日斜弄孤桐,妙趣寄无弦。

暮天四垂幕,溪山当华筵。

碧玉湛新醪,招集饮中仙。

云车夜未散,短烛蟠青烟。

合坐皆豪俊,风流踵前贤。

佳客吾岂敢,追陪幸自天。

人材未易得,终夜喜不眠。

殊特见骚雅,武库森戈鋋。

未能当笔阵,敢发一矢先。

来意何以报,惭无锦段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戏题睡庵壁

自我观世间,色色厌逐迫。

个中无尺地,漫不见阡陌。

中有南柯游,未怕东方白。

闭眼一榻多,开眼六合窄。

弥明息如雷,非我门下客。

觉寐两不知,偃仰有真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扫径

阴森百亩林,所向无不好。

俗客岂曾来,幽处通蓬岛。

一色尽琅玕,坚润真可宝。

天风时脱叶,满径堆残槁。

适然宾客至,课奴先痛扫。

要使吾心净,置之勿复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早行界上迓何使者

天星半牢落,月窗光囧囧。

僮婢寐正酣,四邻鸡犬静。

而我独何之,倒衣不及整。

呵鞭驱蹇驴,霜风破裘领。

既无王事敦,又匪奉朝请。

穷年惫将迎,功业羞明镜。

相如徒四壁,季子无二顷。

何时涤尘缨,农亩迹甘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