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毅父封君挽词二首(其一)

交契良人厚,家风季妇贤。

诗书中有助,蘋藻岁无愆。

象服期他日,恩封属此年。

神伤自不觉,吊客问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夫妻情深如金,家风由贤妻传承。
读书使生活更好,岁月静好无灾祸。
期待未来的荣耀,今年有望得到封赏。
内心悲痛却未察觉,吊唁者问起泪流不止。

注释

交契:深厚的感情。
良人:丈夫。
厚:深厚。
家风:家庭风气。
季妇:年轻的妻子。
贤:贤良。
诗书:读书。
中:在。
有助:有益。
蘋藻:象征洁净的植物,常用于祭祀。
岁:年。
无愆:没有过失,平安。
象服:华丽的服饰,象征地位和荣誉。
期:期待。
他日:未来。
恩封:皇帝的恩赐和封号。
属:属于。
此年:这一年。
神伤:内心悲痛。
自不觉:自己并未察觉。
吊客:前来吊唁的人。
问:询问。
潸然:流泪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悼念孔毅父而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思和对其家庭美德的赞美。"交契良人厚",赞扬了孔毅父与人的深厚友情;"家风季妇贤",则强调了他妻子的贤良品德。"诗书中有助",体现了孔毅父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以及这种精神对家族的影响;"蘋藻岁无愆",以植物比喻生活平稳,祝愿他在世时家庭和睦,岁月安宁。

"象服期他日",暗示了对孔毅父未来荣封的期待,但现实却是"恩封属此年",指他在生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封赏。最后两句"神伤自不觉,吊客问潸然",诗人自己沉浸在悲痛之中,连悲伤都感觉不到,只有来访的吊客看到他的泪流满面,才察觉到他的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逝者家庭的惋惜。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文与可学士墨君堂

虚堂竹丛间,那复厌竹远。

风庭响交戛,月牖散凌乱。

尚恐昼掩关,婵娟不长见。

中堂开素壁,萧飒起霜干。

随宜赋生意,落笔皆葱茜。

根茎杂土石,枝叶互长短。

依依露下绿,冉冉风中展。

开门视丛薄,与此终何辨。

形式: 古风

方筑西轩穿地得怪石

卞氏平日本富家,庭中怪石蹲麇麚。

子孙分散不复惜,排弃坑谷埋泥沙。

一株跃出随畚锸,知我开轩方种花。

颓然远岭垂涧壑,豁然洞穴通烟霞。

十夫徙置幸不远,轩前桐柏阴交加。

我家旧隐久不到,小池尺水三流槎。

少年旋绕看不足,时呼野老来煎茶。

老人得此且自慰,更访馀石探幽遐。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木冰

老病不眠知夜寒,晨兴薄冰满庭前。

枯榆老柳变精妍,细稍如苗粗如椽。

风敲碎玉落纷然,冰裹槲叶谁雕镌。

邻家父老呼东垣,欲沽官酒囊无钱。

我亦强起试一观,树稼不见今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毛君惠温柑荔支二绝(其一)

楚山黄橘弹丸小,未识洞庭三寸柑。

不有风流吴越客,谁令千里送江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