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感怀二首(其二)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重阳感怀二首(其二)》,由唐末宋初诗人刘兼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赏景时的感慨与思绪。

首句“载花乘酒上高山”,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之际,携带着鲜花和美酒,兴致勃勃地攀登高山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四望秋空八极宽”一句,通过广阔的视野和辽远的空间感,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豪迈与豁达。秋空的广阔与八极的宽广,象征着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对世界的包容。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两句,借古喻今,暗含对历史兴衰和权力更迭的感慨。蜀国曾是英雄辈出之地,但江山易主,如同刘家的小狗轻易夺取了权力,表达了对世事无常、英雄末路的无奈与叹息。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则通过历史遗迹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沧桑感。张仪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而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们的事迹虽已成过往,但遗迹犹在,古木寒凉之中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敬仰。

最后,“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两句,以夕阳西下、江水东流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夕阳的余晖映照在诗人身上,增添了几分悲凉之感;而锦江的流水,仿佛波澜壮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思考。

收录诗词(81)

刘兼(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蜀都春晚感怀

蜀都春色渐离披,梦断云空事莫追。

宫阙一城荒作草,王孙犹自醉如泥。

谁家玉笛吹残照,柳市金丝拂旧堤。

可惜锦江无锦濯,海棠花下杜鹃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新回车院筵上作

回车院了未回车,三载疲民咏裤襦。

借寇已承英主诏,乞骸须上老臣书。

黄金蜀柳笼朱户,碧玉湘筠映绮疏。

因问满筵诗酒客,锦江何处有鲈鱼。

形式: 七言律诗

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将同玉蝶侵肌冷,也遣金鹏遍体飞。

夜卧始知多忝窃,昼行方觉转光辉。

深冬若得朝丹阙,太华峰前衣锦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海棠花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

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