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大风松声甚壮戏作短歌

人生不自怜,坐受外物械。

荣华难把玩,俄顷皆变坏。

山栖亦何有,耳目差旷快。

秋郊多烈风,夜壑起松籁。

初闻尚萧瑟,髣髴听严濑。

忽如倒巨浸,便欲翻大块。

又疑楚汉战,澒洞更胜败。

不然六月雨,雷电奔百怪。

三更势稍敛,铁马归入塞。

孰能从吾游,洗汝胸次隘。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不应自我怜悯,坐视外在事物的束缚。
荣华富贵难以长久,转眼间就会衰败。
隐居山林又能如何,耳目所及,心境较为开阔舒畅。
秋天郊野常有强风,夜晚山谷中响起松涛声。
起初听到风声还显得凄凉,仿佛听到激流涌动的瀑布声。
忽然像倾覆的大海,想要颠覆整个大地。
又像是楚汉争霸的战场,混沌之中胜负难辨。
或者像六月的暴雨,雷电交织出奇异景象。
到了深夜,风雨渐弱,战马归于边塞。
谁能与我一同游历,洗涤你心中的狭隘?

注释

自怜:自我怜悯。
械:束缚, 控制。
俄顷:片刻, 瞬间。
山栖:隐居山林。
旷快:开阔愉快。
松籁:松树的声音。
严濑:急流的瀑布声。
巨浸:巨大水域。
大块:大地。
楚汉战:楚汉争霸。
澒洞:混乱无边。
雷电奔:雷电疾驰。
铁马:比喻风雨声。
胸次隘:心中狭窄, 心胸不开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夕大风松声甚壮戏作短歌》,通过对秋夜大风中松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首句“人生不自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无需自我哀怜的态度。接下来,他指出荣华易逝,转瞬即逝,暗示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诗人接着转向山居生活,享受清静与开阔的耳目之乐,松涛之声在秋夜的山谷间回荡,时而如瀑布飞泻(“严濑”),时而如天地翻覆(“巨浸”、“大块”),仿佛历史的壮阔战场或自然的狂暴景象。这些生动的比喻,既描绘了大自然的雄浑,也寓含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最后,诗人以“不然六月雨,雷电奔百怪”进一步强化风雨的壮观,而“三更势稍敛,铁马归入塞”则象征着风暴过后,宁静的到来。他邀请读者共赏这壮丽的自然景观,以洗涤心灵的狭隘(“洗汝胸次隘”)。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流露出对超脱世俗、寻求精神慰藉的向往。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秋夕排闷十韵

湖海双归棹,蓬蒿一病翁。

幽居天镜北,别墅石帆东。

云岫翩孤鹤,烟汀渺断鸿。

一从生白发,几见落丹枫。

独立中庭月,攲眠满院蛩。

藜羹晨糁白,葑火夜炉红。

物外缘虽薄,尘中念已空。

放鱼从长者,累塔伴群童。

野寺观冬忏,丛祠祷岁丰。

行歌与坐睡,处处现神通。

形式: 排律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观花

我游西川醉千场,万花成围柳著行。

红锦地衣舞霓裳,翠裙绣袂天宝妆。

清歌一发无留觞,袅袅馀声萦杏梁。

黄金络马照路光,自护羃䍦观海棠。

搜奇选胜日夜忙,不惟燕宫碧鸡坊。

暮归奚奴负锦囊,路人争看放翁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秋日怀东湖二首(其二)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

青蘋叶动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