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钦定五权歌为嶰谷兄弟作

遐稽古哲王,所先在算命。

曰律度量衡,以持威斗柄。

审数物不淆,审物施悉称。

三时按其程,八节谐厥令。

春半禾初生,忽微未足订。

夏至禾见秒,晷景中天映。

秋半秒告成,平准可谛定。

积秒得分分得铢,因而重之以次竟。

左旋为规右旋矩,摄尽奇零无滞剩。

羊山黍适均,昆山竹最胜。

苍苍太古铜,雅肖君子行。

关石叶元声,雄雌互酬应。

六燕兼五雀,即以通物性。

后王治术疏,有惭作者圣。

秦权与汉权,盈缩多累更。

递传至唐宋,所悬或径廷。

延祐有圜环,经世典堪证。

虽然精意愧古初,要为列朝资考镜。

猗与明高皇,雄才难缕罄。

当年诸群雄,剪除岂易逞。

重轻各有差,浪举即为病。

急权武昌军,远通察罕聘。

回辔扫淮张,长驱下幽并。

揆时度势良已难,成功岂曰由侥倖。

所惜三相公,秉均稍伤佞。

犹喜去邪决,揆席弗终横。

南天奠钟鼎,奉常陈笙磬。

太宰平铨司,大农训市正。

鸿胪与大行,法守均以靖。

冬官下百工,四方歌无竞。

茫茫易代来,宗器伤孤另。

何来御府钟,忽供词流咏。

莫道此琐琐,事曾关七政。

不见璿与玑,犹委蒋山径。

吾侪多好事,感物成漫兴。

论易谁传得一斤,窃恐卮言自道听。

论文空思扛千钧,窃恐别裁为世憎。

为君作放歌,吾徵在史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明洪武钦定五权歌为嶰谷兄弟作》是清代学者全祖望所作,通过这首诗,全祖望表达了对古代哲学家们重视“算命”(即度量衡)以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的赞赏。诗中详细描述了四季的自然规律如何通过度量衡的精确应用得以体现,从春播到秋收,每一环节都精确计算,确保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诗中还提到了古代的度量衡工具,如“苍苍太古铜”代表的古代铜制度量衡,以及“关石叶元声”中的“关石”和“叶元声”,这些都是古代用于度量重量的器具。通过这些器具的应用,古代社会能够实现物品交换的公正,体现了古人对精确度量的重视。

此外,诗中也提到了度量衡在不同朝代的应用情况,从秦权到汉权,再到唐宋,度量衡的使用经历了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公平与精确——始终不变。最后,全祖望以“为君作放歌,吾徵在史乘”结束,表达了对古代度量衡制度及其背后精神的敬仰,并将其视为历史的见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古代度量衡制度的赞歌,也是对古代哲学家们智慧的颂扬,强调了度量衡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韩沟吴王庙三首(其一)

黄池铸错恨何追,剩水长增庙貌悲。

莫向江祠逢伍员,谁招廊屧配西施。

观光自是先王志,负德终缘夏肄亏。

闻道神旌午夜动,依然荼火望离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韩沟吴王庙三首(其二)

四渎于今尽贯穿,巨灵输尔凿南天。

水犀一鼓争安闸,甲盾齐声共执鞭。

列宿女牛芒角动,三洲商鲁板堤连。

嵯峨宸宇酬勤事,好为淮东慎节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韩沟吴王庙三首(其三)

江干相树郁平冈,左顾长洲带水杭。

漫以决排讹禹甸,竞传英爽遍隋塘。

百牢犹共王馀荐,一饭休教笼稻荒。

不爱勾东受扬子,雄心北向尚苍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扬州城北建隆寺宋太祖征李重进驻跸地也樊榭用沈传师岳麓寺韵同作

广陵事变不可论,青燐黄雾时迸奔。

法云山光俱故垒,佛火黯淡难称尊。

夹马新人膺新命,威斗欲振河山昏。

天生圣人大一统,有如啬夫芟莠根。

柴家孱王屏翰寡,所仗懋亲为篱樊。

当年连辔来下蔡,滁阳寿阳并轩轩。

诸公半随庙社转,发蒙振落随风翻。

殿前统制旋裂眦,上党节度继陨元。

孤臣坐握重城重,重泉何以朝陵园。

六龙北下如山压,万骑动地云列屯。

须臾穷城甘鼎沸,赤晕如电照寺门。

广陵城开传厥角,谁为故使扫血痕。

八百年来梵磬冷,令我吊古泪满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