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夜起庵》。诗中表达了诗人远离繁华都市,寄居庵中的孤独与深沉感受。首句“一别高楼寄此庵”描绘了诗人从高楼生活转至庵中的落差,暗示了内心的失落。第二句“五年况味更谁谙?”五年时间里,诗人体验了种种人生况味,却无人能真正理解。
“枕堪待旦天难晓”写出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期待黎明的到来,但天色依旧昏暗,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接下来,“薪已将然卧岂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即使躺在那里,也无法完全放松,因为生活琐事萦绕心头。
“沧海径归真上策”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超脱尘世的向往,然而现实却是“旧京入梦奈空谈”,过去的京城生活只能在梦中追寻,显得遥不可及。最后两句“丹青自写灵台状,莫信人誇蔗境甘”则表明诗人坚守自我,不愿轻易相信他人的赞誉,而是通过丹青艺术来表达内心世界,保持清醒的认识。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思考与坚韧,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