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季昭二首(其一)

危言不畏触干戈,瘴雨蛮烟换玉珂。

今古庐陵两胡老,是非儋耳一东坡。

拳拳抗志甘三已,恻恻招魂听九歌。

信得平生稽古力,初心不为履朝靴。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直言无惧会触动战事,瘴气蛮烟中换来玉饰的马铃。
从古至今庐陵两地人,胡姓与儋耳之地出了一个东坡先生。
坚定意志甘愿多次退让,悲痛地吟唱《九歌》以招回亡灵。
一生致力于考据古籍,初衷从未改变,不愿只为迎合官场规则。

注释

危言:直言。
干戈:战争。
瘴雨蛮烟:南方湿热多瘴气的环境。
玉珂:马铃,象征地位或身份。
两胡老:指庐陵地区有两个胡姓老人。
儋耳:古代地名,位于海南。
东坡:苏轼的号,这里指代苏轼。
拳拳:形容心情恳切。
三已:多次退让或自我克制。
招魂:古代习俗,呼唤逝者灵魂回归。
九歌:屈原的诗歌集。
稽古力:考据古籍的能力。
初心:最初的志向或决心。
履朝靴:穿官场的鞋子,比喻迎合官场。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厚文化底蕴和个性化情感的古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坚持的精神态度。首句“危言不畏触干戈”展现了诗人面对险恶环境时的勇敢与直率,不畏强权,敢于发声。这其中的“危言”指的是那些冒险而真诚的话语,而“触干戈”则是古代比喻着危险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不避险境的态度。

接着,“瘴雨蛮烟换玉珂”描绘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瘴雨蛮烟”形容的是边塞之地的艰苦环境,而“换玉珂”则是用来比喻诗人宁愿选择这种困苦,也不愿意过上等同于玉珂那样的奢侈生活。

第三句“我古庐陵两胡老”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前人的怀念。其中“我古庐陵”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故乡,而“两胡老”则是对昔日英雄的追忆,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去的一种无奈与尊重。

“是非儋耳一东坡”这句话透露出了诗人的自信和坚持。他不被世俗的声音所左右,更像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定地表达着个人的见解,这里的“东坡”可能指的是苏轼,他的个性和对事物的看法常常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拳拳抗志甘三已”一句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他愿意承受一切困难,只要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志向。这里的“拳拳”形容的是内心的坚定与决绝,而“甘三已”则表明了诗人的这种选择是出自本心。

最后,“恻恻招魂听九歌”中,诗人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句中的“恻恻”形容的是一种深切的情怀,而“招魂听九歌”则可能暗指着用艺术的力量来召唤灵魂,用以表达内心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现实、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表达,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对于个人理想与信念坚守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不失本色的态度。

收录诗词(3)

李伯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胡季昭谪象州

伏马总为刍豆谋,孤忠嫠纬不胜忧。

事当言路官无小,理未安时心肯休。

千古纲常增砥柱,一身去就等虚舟。

恶鸱尽任陵鸾凤,赢得清名雪外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朝中措

史君清德比清湘。妙政古相望。

闲暇恩波万井,笑谈风月千章。

殷勤劝驾,几人怀德,刻意腾骧。

试问匣中长剑,也应增焕光芒。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夜过修竹院,醉打老僧门。

形式: 押[元]韵

闻象山论学语有得

纷纷枝叶漫推寻,到底根株只在心。

莫笑无弦陶靖节,个中三叹有遗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