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沂州张君仲

扬舲下彭城,分帆上沂水。

与子作别离,眷言重徙倚。

曩在京华居,连室同井里。

出则马辔联,入则衣袂比。

今也各散去,相顾意未已。

我操田器归,子执州符仕。

慎勿轻此身,期以善自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留别沂州张君仲》充满了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张君仲在分别时的不舍与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与祝福。

首句“扬舲下彭城,分帆上沂水”描绘了两人在彭城与沂水之间的离别场景,通过“扬舲”、“分帆”的动作,形象地展现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即将踏上各自不同的旅程。

接着,“与子作别离,眷言重徙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眷言”二字,蕴含着深深的眷恋与期待,而“重徙倚”则描绘了两人在离别之际的徘徊与不舍。

“曩在京华居,连室同井里。出则马辔联,入则衣袂比。”这几句回忆了两人昔日在北京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无论是外出还是回家,都形影不离,生活紧密相连,充满了温馨与和谐。

然而,“今也各散去,相顾意未已”一句,转折点出现,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两人不得不分开,各自踏上新的旅程。尽管如此,诗人的心意并未停止,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依然如故。

最后,“我操田器归,子执州符仕。慎勿轻此身,期以善自止。”诗人表达了自己回归田园生活的决心,并对友人提出了忠告,希望他能珍惜自己的身体,无论身处何方,都要保持善良与正直。这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元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观耕者有言

庶矣新田殖,疲民得无饥。

先输公家赋,又足食其私。

老父揖我语,岁功实由兹。

劝农古有官,助给牛种施。

今官亦劝农,行田吏奔驰。

尔去告尔长,我自安无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礼部合化堂前后栽小松

买松栽两阶,绿发已可梳。

恐是女元君,截须生地腴。

迟尔千尺长,下产黄琥珀。

服以安心神,飞身作仙客。

形式: 古风

寄六弟元德宰束鹿

我有六兄弟,我长汝最幼。

我长守田庐,汝幼侍亲右。

跋涉万里途,随牒越闽岫。

亲复当官清,昼坐寘宴豆。

教汝读诗书,夙夜猎文囿。

不幸亲弃予,万里汝扶柩。

汝兄元礼贤,斩服携汝走。

我自河淮南,迎丧匍匐救。

号哭天不应,崩裂屡颠踣。

归安桐乡阡,铭文手自镂。

买石砻古仪,树柏夹汉兽。

俯仰叹存没,今兹霜露又。

汝今出作县,我偶尚书簉。

戒汝忆亲教,公田代耕耨。

汝素谨礼法,口未见嗔诟。

更宜歌我诗,无视我老谬。

憔悴伤民恫,恚忿两莫斗。

县政书考功,同去听山溜。

形式: 古风

端午效六朝体

修篁发秀林,新荷叠芳池。

采丝撷雾缕,纱縠含风漪。

蕤宾应乐律,端阳正岁时。

馥馥兰汤浴,滟滟蒲酒持。

汉宫斗草戏,楚船张水嬉。

江心铸龙镜,好用照湘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