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夜起坐忆家

一枕乡山路未真,篝灯起坐独伤神。

天心肯傍微阳转,物色从争朔气新。

久客爱听初减漏,唤班羞作未归人。

江南两地俱愁寂,总向天涯话病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长至夜起坐忆家》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孤寂之感。首句“一枕乡山路未真”,以梦境中的山路象征思乡之情,暗示诗人尚未完全脱离故乡的思绪。次句“篝灯起坐独伤神”则通过篝火照明和独自起身的动作,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第三句“天心肯傍微阳转”,运用拟人手法,将天意比作人心,表达希望天意能随着微弱的阳光而转向对回家的渴望。第四句“物色从争朔气新”,进一步借景抒情,描述万物在寒冷的朔风中更新,反衬自己长久在外的落寞。

第五句“久客爱听初减漏”,写诗人作为久居他乡的游子,特别喜欢倾听夜晚的滴漏声,这声音仿佛在提醒他时光流逝,更增思乡之情。最后一句“江南两地俱愁寂,总向天涯话病身”,揭示了诗人与远方亲人的共同心境——两地相隔,都在天涯海角诉说着各自的病态和愁苦,情感深沉而感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长夜难眠时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浓厚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漂泊之感。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游南高峰

从游指点南高胜,蹑屩攀萝兴不赊。

画里馀杭人卖酒,镜中湖曲棹穿花。

千岩半出分秋雨,一径微明逗晚霞。

最是夜归幽绝处,疏林灯火傍渔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山行至虎跑泉庵次苏长公石刻韵

百草沾风蚕月香,双鸠唤雨麦秋凉。

过桥已觉世情少,到寺始知僧日长。

拂藓石留行脚偈,挂瓢泉是洗心方。

良公更有茶瓜在,禅悦能容取次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初自彭城山行闻莺

水宿逶迤不计程,有无春事未分明。

白门渡口逢三月,黄鸟行边始一声。

句向清时稀感慨,官因迟暮减心情。

祇园桃李花如锦,秖为游人特底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卫河八绝(其二)

河流曲曲转,十里还相唤。

那比下江船,扬帆忽不见。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