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会刘同年念故乡山水将卜隐居因题以别

三河有灵山,下有泃阳泉。

山高嵯峨郁而秀,泉性温燠清且涟。

闻君念此将诛茅,未去已觉心飘然。

云霄赤骥整初驾,风飙急隼当秋天。

胡为早作宴游计,无乃爱此山泉偏。

忆昔京都与君别,回首十年不相见。

今朝执手蛮山中,觉我衰迟颜发变。

浮云生态自朝暮,碧草馀葩满郊甸。

人生出处何必同,钟鼎山林各有愿。

别君何地更逢君,把酒临江心曲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故乡山水的深情回忆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巍峨秀丽和泉的温煦清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氛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老友重逢的喜悦与对时光流逝、个人衰老的感慨。

“三河有灵山,下有泃阳泉。” 开篇即点明地点,灵山与泉水相映成趣,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幅自然美景的画面。“山高嵯峨郁而秀,泉性温燠清且涟。”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山的壮丽与泉的温润,山的挺拔与泉的灵动相互衬托,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云霄赤骥整初驾,风飙急隼当秋天。” 诗人以骏马和猛禽的形象,象征着自己内心的激荡与追求,仿佛在云端驾驭骏马,疾风中猎隼翱翔,表达了对自由与壮志的渴望。

“胡为早作宴游计,无乃爱此山泉偏。” 这里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过早地计划宴饮游乐,是否过于偏爱这山泉的美景。这种自我反省,体现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忆昔京都与君别,回首十年不相见。” 回忆起与友人在京城分别的情景,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慨万千,十年不见,岁月如梭。

“今朝执手蛮山中,觉我衰迟颜发变。” 重逢于蛮山之中,诗人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面容也发生了变化,这不仅是对年龄增长的感叹,也是对时光流转、生命易逝的深刻体会。

“浮云生态自朝暮,碧草馀葩满郊甸。” 描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云彩朝来暮去,碧草繁花遍布田野,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人生出处何必同,钟鼎山林各有愿。” 这句话表达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认为人生的选择不必相同,有人追求富贵荣华(钟鼎),有人向往宁静自然(山林),各有各的追求与幸福。

“别君何地更逢君,把酒临江心曲乱。”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对友情的珍惜,与友人分别后,不知何时能再相遇,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愁绪与对友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个人衰老的感慨,更有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1)

杭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贵州周巡按子贤还朝

忆昨贵阳相见时,朱榴花开光景迟。

言论侃侃见节操,边城五月清霜飞。

海内相逢恨不早,忧时每见杜陵诗。

夜郎西来有逆顺,苗獞亦知事锄犁。

草中狐兔不足数,道上豺狼犹自肥。

去年天王狩东都,不知何日还宫阙。

南国地远无消息,沧海日暮空愁思。

只今济时须公等,袖中短疏安所为。

喜今簪笔朝天去,坐见一日新朝仪。

从此鸾舆罢游幸,九重端拱问疮痍。

形式: 古风

相思行寄中州和大龄

与君一别后,两见滁花开。

花开花落自春色,思君高卧梁王台。

梁王台深三尺雪,哀弦急管缘云切。

至今风流空耳闻,秖见台高上新月。

明月照君心,手弹绿绮琴。

夜静声激烈,谁为听君音。

罢琴对酒还复歌,春风万里吹黄河。

相思欲见知何地,雪台竹色今如何。

形式: 古风

送周中丞贞庵北行次韵

忆君五年不得见,一见匆忙何即别。

金函将贺世室成,玉佩趋朝寸心热。

关山苍茫岁云暮,癯形千里当冰雪。

愿君努力加餐饭,马上重裘慎朝发。

长安腊尽春色回,喜气风云动城阙。

宠沐君恩拜舞馀,缅想应回二三月。

琅琊山深紫霞烂,欧子亭高白石裂。

期君此时须少留,置酒花间候车辙。

形式: 古风

送马参将治守备燕河

将军勇锐富才略,东方大盗不足平。

此日秋风洒金甲,送君北上燕河营。

燕河逼临古塞外,犯边轻我无备兵。

古人重守不重战,此行须尔为长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