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郭师圣司空仲容探韵得江字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

我来无人境,亦复窥幽窗。

好客如佳月,开门辄摐摐。

月到客亦到,不隔山㟅谾。

把手入茅庐,笑语钟新撞。

一鸣惊人友,更挟飞凫双。

连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

呼童洗瓦盏,竹叶倾山缸。

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

更招二三子,放怀山水邦。

分题得佳句,一字鼎可扛。

男儿树勋德,出手便可桩。

愿移诗句力,挽俗还纯厖。

惟予心已灰,庶几鹿门庞。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翻译

孤月高悬在天空,它的影子洒满千条江河。
我来到这人迹罕至之地,悄悄地窥视那幽深的窗户。
热情好客如明亮的月亮,一开门就发出响亮的声音。
月亮照到哪里,客人也会跟随而来,无论山岭多么险峻。
我们携手进入简陋的茅屋,笑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
朋友的到来如同惊鸿一鸣,还有双飞的野鸭相伴。
月光与友人共享,照亮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满足。
唤来童子清洗瓦罐,竹叶酒倒入大缸中。
清澈溪水如玉鸣响,老树参天如华盖。
再邀请几位好友,尽情畅游山水之间。
共同创作的诗句精彩绝伦,一字千钧之力。
男子汉立下功业品德,出手便能奠定根基。
愿以诗的力量,改变世俗,回归淳朴。
如今我的心已如死灰,只希望能像庞统隐居鹿门。

注释

孤月:孤独的月亮。
分影:月亮的影子。
窥:偷偷看。
幽窗:幽深的窗户。
辄:就。
山㟅谾:形容山势险峻。
茅庐:简陋的房屋。
撞:撞击声。
飞凫:飞翔的野鸭。
连璧:连续的美玉。
降:使……降落,满足。
瓦盏:瓦制的杯子。
竹叶:竹筒装的酒。
森高幢:密集的老树如伞盖。
放怀:尽情享受。
鼎可扛:极言文字之重。
桩:基础,根基。
挽俗还纯厖:改变世俗,回归淳朴。
鹿门:指庞统隐居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与友人的幽深交流情景。开篇"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设置了一个清冷而辽阔的夜晚场景,月亮在空中流转,其光辉映照在众多河川之上,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的"我来无人境,亦复窥幽窗"表达了词人独自一人到访朋友的寂寞情怀,同时也透露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好客如佳月,开门辄摐摜"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热情好客的人物形象,他就像那圆满美好的月亮,每当有客人到来,他总是欣然开门欢迎。

中间部分"月到客亦到,不隔山㟅谾。把手入茅庐,笑语钟新撞"进一步展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他们不因地理的阻隔而疏远,每当月亮到来,就如同朋友的到访一样自然而然。"一鸣惊人友,更挟飞凫双"则是对这份情谊的一种赞美,犹如清晨鸡鸣声惊醒了沉睡的人们,他们的友情就像那双飞翔的凤凰一样高洁而珍贵。

后半部分"连璧光照眼,老我心所降。呼童洗瓦盏,竹叶倾山缸"描绘了一种恬静安逸的生活状态,词人享受着这种平淡但充满诗意的时刻,内心得到了一种释放和净化。

最后"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更招二三子,放怀山水邦。分题得佳句,一字鼎可扛。男儿树勋德,出手便可桩。愿移诗句力,挽俗还纯厖。惟予心已灰,庶几鹿门庞"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月亮、河流、山林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致远又不乏深情的画面,同时也透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安清洞夜坐有怀

屋角锦树风飞扬,阴岑夜色凝清霜。

结庵云窦谢尘俗,危然搔首忧偏长。

背灯顾影空寂阒,亦复自怪何昂藏。

人生百虑已大瘦,顾我耿耿无他肠。

年来戎马暗河朔,宵旰十载烦吾皇。

时将朝事问府主,藁街未见枭狼羊。

我亦乾坤一穷士,痴心未肯老为郎。

浩歌慷慨拟投笔,门外太白空煌煌。

愿学北地傅介子,一节出斩楼兰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江月亭

张家作亭跨江月,久欲题诗诗思竭。

今朝龙泉宝函来,岂亦索诗光贝阙。

忽忆曩时醉亭上,笑倚长松清兴发。

波光浩渺荡樽俎,夜色鲜明见毫发。

是时披襟揖灏气,蠲涤肺肝洗尘骨。

归来至今忽想像,犹觉人寰可超越。

会当月夕驾烟桨,吹笛呼龙出龙窟。

蓬莱方丈傥可寻,借我长风泛溟渤。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江行书事

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

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

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

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

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

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

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

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

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

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

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诞。

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

形式: 古风

竹枕

无节青琅玕,葛陂化龙馀。

可以奉君子,不惮捐其躯。

幽人饱藜苋,总以饫膏腴。

食罢掩关卧,鼻息溪云敷。

斗升乞西江,碌碌愧非夫。

五友平生欢,相从归故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