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的江边散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的内心世界。
"扁舟如竹叶,块坐筋脉缓。" 开篇便以独特的视角将小船比作细长的竹叶,坐在坚固的船上感觉到的是肌肉的舒缓,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自在的情绪。
"起寻筇竹杖,散步午沙暖。" 献立起来寻找可以作为手杖的直枝,随后漫步于温暖的午后沙滩上,这是诗人对自然美好时光的享受与沉醉。
"石净困还坐,江绿污仍盥。" 石头清洁但被水草环绕,诗人依然选择坐在那里,江水虽然略带污渍却仍旧用于洗涤,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与宁静。
"山转孤渚没,岸落细路断。" 山势蜿蜒曲折,孤独的小溪渐渐消失在视野中,岸边的道路也变得狭窄而且断裂,这里描绘的是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的迷人之美。
"草色暝烟雾,花树见村畔。" 草地上的颜色在薄暮时分显得朦胧如烟雾中,而花开树盛之处透露出远方村落的轮廓,这两句诗描绘了春日晚霞下的田园风光。
"物象总相惬,欲遣诗句管。" 诗人对周遭的一切景物都感到满足和欣悦,想要通过诗句来表达这份情感。
"诗成自吟哦,两袖春风满。" 诗歌一旦完成,诗人便自我陶醉地朗诵着,春天的风轻拂过他的衣袖,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喜悦。
"皛皛日欲暮,我行亦已懒。" 日光渐渐西沉,诗人的漫步也因为疲惫而渐渐停止。
"聊复唤疏蓬,叠骨作小款。" 诗人轻声呼唤着那些散落的草木,将其编织成一个小小的花样,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玩味和创造。
"范蠡定何人,得遂老萧散。" 这里提到的“范蠡”可能是一位隐逸的典故或人物,诗人似乎在追问这样的人物将会是谁,而这种生活方式也许能让人终老而保持一种超然自适的心态。
"我待功成后,此语正恐诞。"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某种成就的期待,同时也担心这可能只是空谈。
"径欲具蓑笠,烟雨随蛮蜑。" 诗人的愿望是准备好竹叶编织的斗笠,以便在烟雾蒙蒙、细雨绵绵中行走,这不仅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自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隐逸生活以及艺术创作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