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虞美人·其三》。从艺术风格上看,这是一首采用虞美人词牌的小令,通过对寿安楼景色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红尘俗世的超脱。
“寿安楼子重重蕊”一句,设定了一幅层叠楼阁、绿意盎然的画面。这里的“重重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楼宇的错落有致和繁复结构,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积累。
接着,“少见如鱼尾”将寿安楼的景色与水中游鱼相联系,通过“鱼尾”的独特形态,暗示了美好事物难以常见,也许是在抒发对过去美好的回忆无法重现的情感。
“向来染得渭脂红。又自细摇花浪、动春风”两句,则将楼中之景与自然界的春色紧密相连,通过“渭脂红”的比喻,强调了颜色的鲜明和持久,同时,“细摇花浪”和“动春风”则表现出一种轻柔而又生机勃勃的情态。
随后,“赪鳞似是人谁信。但向残红认”两句,借助“赪鳞”的形象,表达了对世间美好事物不易为人所信的感慨,同时通过“但向残红认”,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尘俗的方式,即便是面对残留的红颜,也只愿意去认同和珍视。
最后,“若教随水去悠然。为报沙头玉鹭、莫贪鲜”两句,则明确了诗人的心境,倡导一种顺其自然,不贪图世间新奇事物的生活态度。“沙头玉鹭”通常象征着超脱尘俗的高洁情操,这里可能是对自己或他人的一种劝诫,提醒我们在面对美好但易逝的事物时,要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超脱尘世的审美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