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临江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张尔田所作,描绘了战乱之后繁华消逝的景象,以及对故国的深深怀念。
“一自中原鼙鼓后”,开篇即点明了背景——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暗示了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繁华转眼都收”,紧随其后,表达了在战乱中,往日的繁华景象瞬间消失殆尽,突显出战争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巨大破坏。
“石城艇子为谁留”一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历史变迁之中。石城中的小艇,原本是人们日常出行的工具,但在战乱之后,却显得无处可归,无人问津,象征着战乱中人们的无助与迷茫。
“乌衣寻废巷,白鹭认空洲”,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乌衣巷、白鹭洲,原本是充满生机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废墟和荒岛,乌衣鸟儿寻找旧居,白鹭辨识空洲,这些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战乱后自然环境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状态的丧失。
“万事惊心悲故国,青山落日潮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当前时局的忧虑。青山、落日、潮头,构成了一幅壮丽而凄美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暗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此身行逐水东流”,诗人以流水自喻,表达了自己如同流水一般,无法阻挡地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暗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难以自主。
“除非春梦里,重见旧皇州”,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只有在梦境中才能见到昔日繁华的皇州,寄托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后社会的凋敝景象,以及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稳定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