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果寺秋怀

山寺行逢红槿花,江南风物望中赊。

棘云萝月同秋思,鸿雁鹙鸧亦岁华。

多病茂陵仍去国,长贫杜曲尚无家。

白袍黄帽从吾好,归去沧洲问钓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胜果寺秋怀》由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山寺行逢红槿花”,诗人漫步于山间古寺,偶然间遇见了盛开的红槿花,这不仅为清冷的秋日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也暗示着生命虽短暂却依然绚烂的主题。接下来,“江南风物望中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好景致的向往,但又似乎难以触及,隐含着一种距离感和不可得的遗憾。

“棘云萝月同秋思,鸿雁鹙鸧亦岁华”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棘树、云朵、月光、鸿雁、鹙鸧等元素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

“多病茂陵仍去国,长贫杜曲尚无家”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个人境遇。茂陵,这里可能借指长安,暗示诗人远离家乡,身居异乡;杜曲,古代地名,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此处可能表达了诗人渴望归隐的心愿。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因疾病缠身、生活贫困而不得不远离故土、漂泊他乡的无奈与苦涩。

最后,“白袍黄帽从吾好,归去沧洲问钓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白袍黄帽是古代文人常见的装束,象征着诗人的身份与追求。归去沧洲,即回到宁静的水边,隐居垂钓,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方式。这句话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与解脱。

整体而言,《胜果寺秋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与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秋夜偕应天彝黄宗贤宿灵岩天柱峰大雷雨作

日落风回天柱阴,峰前云木正萧森。

古堂衾枕秋灯净,永夜雷霆山雨深。

漠北不闻麟凤信,海滨空寄蕨薇心。

结庐欲拟南阳卧,抱膝长歌梁甫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雁宕山中

丹崖侧叠窥欲颓,拊石扪萝鸟道回。

沧海客心长自远,锦溪秋色是重来。

灵湫水激风云湿,昧谷春生鸿雁回。

更上南山望双阙,葱葱云气护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谢安石

江左争传谢傅风,萧条犹记薜萝丛。

东山第宅遥相问,青海音容迥不同。

目断中原深战伐,天回淝水失英雄。

最怜棋墅荒芜甚,独望新亭意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日登钓台

富春山下严陵濑,九日风光兴不违。

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

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

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