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宕山中

丹崖侧叠窥欲颓,拊石扪萝鸟道回。

沧海客心长自远,锦溪秋色是重来。

灵湫水激风云湿,昧谷春生鸿雁回。

更上南山望双阙,葱葱云气护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宕山中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深邃的情感。首句“丹崖侧叠窥欲颓”,以“丹崖”点出山石之红艳,“侧叠”描绘其错落有致的形态,“窥欲颓”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石一种即将倾倒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既险峻又神秘的氛围。

接着,“拊石扪萝鸟道回”一句,诗人亲自体验攀爬山道的过程,通过“拊石”和“扪萝”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登山的艰难与探险的乐趣。“鸟道回”不仅指出了山路蜿蜒曲折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如同飞鸟般自由自在的内心世界。

“沧海客心长自远”一句,诗人以“沧海客”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山中,但心却如大海般广阔无垠,对远方充满向往之情。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

“锦溪秋色是重来”则将目光转向了山下的锦溪,秋天的景色让诗人感到熟悉而亲切,仿佛回到了久违的老友身边,流露出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情感。

“灵湫水激风云湿,昧谷春生鸿雁回”两句,分别描绘了山中水潭的灵动与山谷中春天的生机。水潭中波光粼粼,仿佛能激发起云雾的湿润,而山谷中则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鸿雁归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最后,“更上南山望双阙,葱葱云气护蓬莱”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他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眺望着远处的宫殿(双阙),在葱郁的云气环绕下,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雁宕山的自然之美与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谢安石

江左争传谢傅风,萧条犹记薜萝丛。

东山第宅遥相问,青海音容迥不同。

目断中原深战伐,天回淝水失英雄。

最怜棋墅荒芜甚,独望新亭意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日登钓台

富春山下严陵濑,九日风光兴不违。

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

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

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雨后登天游观

幽探尚爱天游观,石磴高盘松栝林。

鹤驭虹桥今断绝,黄冠紫屐此登临。

千峰雨过玄冥湿,列洞云回元气深。

便欲垂纶钓鱼石,鸬鹚立满九溪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夜访建溪归宗岩宿听泉阁

葛巾随地留芳迹,翠壁清林把烛行。

山接幔亭多紫气,夜来蓬阁动泉声。

名都合有沧洲胜,冬日还知桂树荣。

白首子真终不改,看云坐石得吾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