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雁宕山中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深邃的情感。首句“丹崖侧叠窥欲颓”,以“丹崖”点出山石之红艳,“侧叠”描绘其错落有致的形态,“窥欲颓”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石一种即将倾倒的姿态,营造出一种既险峻又神秘的氛围。
接着,“拊石扪萝鸟道回”一句,诗人亲自体验攀爬山道的过程,通过“拊石”和“扪萝”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登山的艰难与探险的乐趣。“鸟道回”不仅指出了山路蜿蜒曲折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如同飞鸟般自由自在的内心世界。
“沧海客心长自远”一句,诗人以“沧海客”自比,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山中,但心却如大海般广阔无垠,对远方充满向往之情。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
“锦溪秋色是重来”则将目光转向了山下的锦溪,秋天的景色让诗人感到熟悉而亲切,仿佛回到了久违的老友身边,流露出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情感。
“灵湫水激风云湿,昧谷春生鸿雁回”两句,分别描绘了山中水潭的灵动与山谷中春天的生机。水潭中波光粼粼,仿佛能激发起云雾的湿润,而山谷中则充满了春天的气息,鸿雁归来,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最后,“更上南山望双阙,葱葱云气护蓬莱”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他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眺望着远处的宫殿(双阙),在葱郁的云气环绕下,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雁宕山的自然之美与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