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凋邑租符紧,荒祠木偶新。
吏谈长官健,巫托社公嗔。
烹犬看承客,吹螺降送神。
二豪怀肉返,去诳别村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乡村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凋邑租符紧,荒祠木偶新。”这里描述的是收获季节的忙碌场面。邑指的是农田边界的标记,租符是分配土地的证书,这两者的紧密结合象征着对土地的管理和期盼丰收。而“荒祠木偶新”则描绘了一种自然更新的景象,荒祠可能指的是废弃的祭坛,而木偶新则是树木重新萌发,给人以生的希望。
“吏谈长官健,巫托社公嗔。”这一句表达了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吏即是基层官员,长官指的是上级官员,这里说他们的谈话内容是关于长官的健康。这可能反映出下层对上层的关心,也许是因为官员的健康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福祉。而“巫托社公嗔”则描写了一种巫师(即当地的宗教人士)通过社公(乡村公共空间或祭坛)来表达对上天或者神灵的不满。
“烹犬看承客,吹螺降送神。”这里展示了乡村生活中的两种活动。烹犬可能是指准备食用狗肉,而看承客则是观察和迎接客人。这两者结合起来,可能是在描述农家对于来访者的热情款待。而“吹螺降送神”则是一种宗教或仪式行为,通过吹奏螺号来召唤或者送别某种超自然的力量。
“二豪怀肉返,去诳别村人。”这两句诗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某些矛盾和冲突。二豪可能是指两个有力气的人,他们怀里抱着肉类返回,这可能是在描述一场争斗或者分配之后的归途。而“去诳别村人”则暗示了一种欺骗行为,可能是对于某些乡村传言或是不实之词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反映出当时乡村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此日田舍汉,当年省禁臣。
丝纶隔世事,蓑笠暮年身。
龙弃真初祖,羊求在近邻。
南朝足名士,吾独爱吾真。
闽土资生少,农家作苦多。
尚能盖牛屋,未肯入鸡窠。
社里戴花舞,原头拾穗歌。
设令生汉代,堪冠力田科。
畴昔元疏懒,如今转耄荒。
都忘高士传,仅记庶人章。
栖亩牛羊饱,开囷雀鼠忙。
老农识惭愧,先议道官仓。
小榭无丹雘,低墙略塈茨。
辛勤趋穑事,快活过花时。
懒献嘉禾颂,闲赓滞穗诗。
幸生太平世,不乐复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