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橄榄有感

余初食橄榄,眉蹙口欲吐。

稍稍滋味之,久乃见媚妩。

曲终喜奏雅,先病得后愈。

功成老大时,亦足酬嘬咀。

余生足忧患,备已尝险阻。

犹如蓼中虫,自习蓼中苦。

不知苦尽处,回味有几许。

古人倒啖蔗,佳境贵渐取。

但问有与无,迟暮不犹愈。

君看道傍李,弃置终泥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食用橄榄的过程和情感体验。开篇“余初食橄榄,眉蹙口欲吐”,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现了橄榄初始的酸涩与随后的回味,象征着生活中的苦乐参半。在“曲终喜奏雅,先病得后愈”中,诗人借音乐之美,比喻了生命中的不如意往往在经历之后得到释怀。

接着,“功成老大时,亦足酬嘬咀”表达了对生命晚境能有所享受的期待,而“余生足忧患,备已尝险阻”则透露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挑战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犹如蓼中虫,自习蓼中苦”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在蓼叶中习惯了苦涩的虫子,形象地表达了对生活苦难的适应和接受。紧接着,“不知苦尽处,回味有几许”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苦难结束时刻的无从知晓,以及对已经过去的苦难能够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的思考。

“古人倒啖蔗,佳境贵渐取”一句,是引用古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慢慢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而“但问有与无,迟暮不犹愈”则是对生命中的得失的淡然态度,认为重要的是是否拥有,而非外界的评价。

最后,“君看道傍李,弃置终泥土”通过观察道路旁边被人忽略的李子,从而反映出诗人对于那些被社会遗忘的事物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可能最终命运的隐喻。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感悟,还通过对橄榄味道变化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生命中苦乐参半、得失无常的哲理。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挽张直讲

早岁英声已绝尘,暮年高节更殊伦。

绛帷久擅诗书乐,朱邸频酾酒醴醇。

不许功名书竹帛,祇将文行照簪绅。

乡邻若欲存遗范,祭社端宜配古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浯溪中兴颂碑

蜀日既衰洛日亡,前星灵武腾光芒。

元功百战两京复,万里阿瞒归故乡。

干戈纷纷遍四海,浯碑已立湘江旁。

太师艰难喜粗定,作此大字龙鸾翔。

纸摹缣拓四百载,家家传宝踰琳琅。

唐文中世未变古,燕许偶俪为班扬。

次山之文可也简,此颂未追周鲁商。

禄山滔天等穷浇,春秋之法诛无将。

骋兵二字斥边将,此语岂足惩奸强。

末篇三章颇辞费,笔力不复能铿锵。

磨崖勒铭亦何有,反复自赞乃尔详。

向来各人过许与,举世附和无雌黄。

淮西仆碑无墨客,惜哉不得逢钟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病后戏赠同官蒋子权

吾衰谬养生,任运常坦坦。

每婴相如病,渐作叔夜懒。

昨因触大暑,留热在鬲脘。

医师戒饮酒,所嗜不可断。

寒热一朝作,水火互濯熯。

地偏无药饵,伏枕但忧悹。

同僚有蒋子,爽俊流辈罕。

作诗宗徐庾,巧语如绣纂。

间有少陵风,醇音调玉琯。

岂惟诗家秀,从政今可算。

牢盆有出纳,晓夕亲授筦。

琴瑟费更张,君能时急缓。

公馀治方书,今昔多所缵。

有来谒疾病,手自施汤散。

买药辍俸钱,为民已痌痯。

我昨病在床,君来问尤款。

教我煮橘皮,汤热过冰碗。

继送桔梗汤,一杯去烦懑。

柴胡作引子,汗出如被趱。

所投立有效,病去若水浣。

乃知才艺多,所蓄非窾窾。

又闻善骑射,长箭必引满。

设侯六十步,所发无虚簳。

观君精悍姿,此语不其亶。

独于围棋低,尺固有所短。

向来屡小胜,喜气辄衎衎。

我欲张以羸,不令见矛䂎。

侈心益骄汰,出语颇誇诞。

不知小敌坚,一败石破卵。

大战决雌雄,迟君落新馆。

形式: 古风

移竹

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

悠然北窗下,意色都不俗。

晴影终日幽,风声杪秋肃。

最怜疏雨过,会有白云宿。

深培畏不寿,静对殊未足。

主人已虚心,坐客亦青目。

四村多修篁,玉立森如束。

不为人所爱,况复困斤斸。

天姿奚优劣,地远悬荣辱。

物情岂固然,世事同一躅。

何当寻怪石,小垒傍寒绿。

要收山林趣,密置轩槛曲。

西峰谩多奇,吾方倦遐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