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八)

云门是个老阇黎,衲僧巴鼻几时知。

拄杖从教不得动,春来未免倒抽枝。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翻译

云门是一位年长的和尚,他的衲衣和鼻子的故事何时被人知晓。
即使他手中的拐杖本应静止不动,春天来临,他还是忍不住会轻轻摇晃。

注释

阇黎:指年长的僧人,尤其在禅宗中是对修行有成者的尊称。
衲僧:穿着布衲的僧人,指佛教僧侣。
巴鼻:这里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云门和尚的独特个性或特征。
拄杖:僧人出行或禅修时常用的辅助工具。
倒抽枝:形容云门和尚在春天到来时,即使手持杖头也会不自觉地轻轻摆动,形象生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枢所作的《颂古三十九首》中的第三十八首。诗人以云门老阇黎(云门寺的老和尚)为象征,形象地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形象。"衲僧巴鼻"可能指的是和尚的鼻子,这里暗指他的修行状态或禅定功夫。

首句"云门是个老阇黎",以云门寺的名号代指这位资深的僧人,强调了他的年长和地位。接着的"衲僧巴鼻几时知",则暗示了这位和尚的修行深入,已经达到了一种忘我之境,外界难以揣测其内心世界。

后两句"拄杖从教不得动,春来未免倒抽枝"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拄杖"象征着老僧的行动不便,但他内心的不动如山,即使身体不能随意活动,精神上却坚韧不移。"春来未免倒抽枝"则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连树枝都自然伸展,而老僧即使在静默中,也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这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内在生命的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云门老阇黎的形象,寓言性地表达了禅修者超脱世俗、静中见动的禅定境界,富有哲理和诗意。

收录诗词(41)

释道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六)

新年佛法答云无,会得依前在半途。

谁把扁舟清夜笛,月明吹过洞庭湖。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三)

父子相携入故园,篾头时过短篱边。

烂泥有刺无人见,踏著方知脚底穿。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颂古三十九首(其三十一)

十方世界一面镜,镜里看形未足真。

摸著鼻头渠是我,那时方见本来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颂古三十九首(其二十八)

看人骑马打毬子,不觉今朝入院迟。

官路雪残春正好,江梅著意要题诗。

形式: 偈颂 押[支]韵